扬州向着长三角“航空产业新城”迎风起航
2025-07-06 08:23: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扬州市航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暨第三届长三角航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大会侧记

实习生 谢意 记者 默然 丁蕾

7月4日,华东航空谷,中航研究院研究生院大礼堂内,一场盛会拉开帷幕:来自全国航空领域的学术大咖与企业家齐聚扬州,参加扬州市航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暨第三届长三角航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大会,共商发展良策、共谋合作新篇。这是扬州航空产业的一次全面展示。会上,扬州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航空产业新城”。

盛会为媒

扬州航空产业精彩展示

借盛会东风,展示推介城市产业。扬州航空产业的快速腾飞,让与会嘉宾感到惊讶与振奋。

“五年多时间,就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与规模,扬州是航空产业发展的沃土。”贵阳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担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配套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公司负责人评价扬州航空产业“政策好、服务优、创新能力强”。

航空产业是扬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首群首链”,也是扬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大会上,市发改委主任陆安亚用“三个有”推介扬州。

航空产业在全国全省“有地位”。扬州是全国18个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发起城市之一。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扬州发展壮大航空产业”,并给予了全省首支航空航天产业16亿元专项母基金支持。今年6月份,扬州还建成投运了全国首个省市联动“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为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产业配备在华东区域“有影响”。中航工业沈阳所扬州院、中航机载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两院一中心”先后落户扬州。建设高邮和邗江两大通用机场、3个低空经济专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航空企业和重点项目,航空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产业链条在航空业界“有亮点”。扬州构建了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引领、装备制造为支撑,以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民航运输为特色的“2+3”航空产业发展格局,“材料—零部件—组件—系统件—整机”一体化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市共有航空产业规上工业企业63家,其中低空经济规上工业企业53家,航空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陆安亚说,扬州将为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赋能,全力护航企业在扬州“飞得更高、飞得更稳”。

项目为王

优质项目夯实产业基石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大会上,邗江航空产业园首发项目、广陵最终前沿深空科技项目、经开区星联芯通项目、经开区九天国际飞行营地项目、生态科技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项目现场签约,为扬州航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落户扬州,主要是因为扬州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完善的政策。”4日,市经开区经开投资集团与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星联芯通项目,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建设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卫星应用终端研发中心、终端生产线、芯片研发中心和空天大数据中心,预计明年2月开工。

“我们将建设实训基地、技术研发区、人才培训基地、研发孵化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现代化厂房。”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生态科技新城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与运营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择投资新城,是因为有好的政策,而且航空产业发展的底蕴深厚。“不仅中航工业沈阳所扬州院已扎根新城,2023年挂牌的航空工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18家高校、52家联合培养单位,构筑起强大的航空人才链。”

“邀天下客商,引优质项目。”华东航空谷党委书记吕洁说,新城目标在3年至5年内实现引进20家龙头企业、集聚100家链上企业、达成100亿元总产值的“211”目标。上述负责人介绍,华东航空谷依托“一园区(航空科技[低空经济]产业园)、一基地(航空科研培训基地)、一中心(低空运营保障中心)”的空间布局,正加速构建覆盖研发服务、人才培养、生产制造、低空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

大项目是“压舱石”。“扬州航空产业发展有科学的规划,也有了雄厚的基础,在未来,应该进一步脚踏实地坚持推进。”江苏海创集成系统有限公司产品经理认为,尤其是要结合城市产业特色,招引更多项目落地,延长产业链,这样才能让航空产业成为城市发展“顶天立地”的支柱,成为扬州的新名片。

服务为先

扬州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

“在扬州发展,能感觉到速度、温度、力度。”几年前,有人用六个字总结了亲身感受,此次大会上,“三个度”再一次成为大家对营商环境的评价。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投资的王牌。”易昀晟航空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胜军说,基于订单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易昀晟航空科技投资新建“年产1.2万台大型低空无人机项目”,该项目被列入2025年扬州市级重大项目清单。目前厂房已装修完毕,产线正在铺设,预计7月底投入生产。李胜军说,投产第一年,企业将基于宝应县及省内其他城市需求,开发农业和运载领域的无人机市场,计划三年内实现1.2万台无人机销售。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扬州是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但来到扬州后就会发现这座城市更是一座产业科创名城。”不少来扬州投资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深厚的城市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恰好是企业创新、人才招引的必备条件。“在扬州,看到了很多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以及散发着书香的城市书房,企业的年轻人才都愿意在扬州工作。”

近年来,扬州已经形成了1支基金、2大通用机场、3个专业园区和若干专项支持政策的“123+N”的政策保障体系。

扬帆起航,正当其时。大会上,扬州向四海客商发出邀约:热切期望大家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在扬州这块创业沃土、创新乐土播种希望,成就梦想!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