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投入14亿元建设“看不见的工程”
2025-08-13 07: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李刚 通讯员 高毓

8月8日夜,一场暴雨突袭徐州,各县市区积极应对,迎战可能出现的城市内涝。邳州市运河街道索家社区居民、90多岁的魏贤文老人却早早洗漱,心情轻松地进入梦乡。就在几年前,台风“烟花”突袭邳州,睡梦中的老人被快速上涨的积水惊醒时,家中物品已来不及搬运,都浸泡在肮脏的水中。被老人视作珍宝的家庭相册,也因泡水粘在一起,“一撕破一块,儿女小时候的样子都不见了”,成为老人心中一大遗憾。

今年6月下旬,邳州普降大到暴雨。大雨过后,市民惊喜地发现,往年“逢雨必涝”的城区,今年全域无长时间积水、居民区无一处严重内涝。

城区排涝曾是邳州的老大难。邳州境内有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水网密集,坑塘水库星罗棋布,共有流域河流3条、骨干河流41条,小型水库5座,大小湖泊7个,大中小沟渠1.4万余条。邳州城区东、南、西方向三面环水,北面还承担着上游客水下泄压力。长期以来,因地势低、排水条件差,加上西部老工业区排水基础设施严重匮乏,邳州被百姓戏称为万水汇聚的“大锅底”!每到雨季,邳州市水务局三级主任科员曹祥东都“寝食难安”,他说,“雨下得越大,水务人越要往外冲,但很多时候却无能为力。”

改善区域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邳州市下定决心,按照“系统规划、分片治理、先急后缓、量力而行、逐步提升”原则,实施“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工程。曹祥东介绍,2021年以来,当地已实施排水工程13个,总投资达14.08亿元,新建排水管网60.49千米,城市排涝能力大幅度提升。

7月30日,邳州恒山路上,工人头戴安全帽,冒着高温抢抓施工黄金期,建设关乎城市“血脉”的民生工程——雨污管网改造。“就像给城市安装新的‘血管系统’,让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管网直通处理厂,让雨水通过另一套管网直排运河或老沂河,两套系统各司其职。” 邳州市水务局排水科科长张巍形象地打了个比方,“我们把‘大动脉’和‘毛细血管’都疏通好,提升了城市排水功能。”去年起,当地实施雨污分流混错接综合整治工程,对41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合流管网48.83千米,目前已完成20个小区。正在立项的丁场大沟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计划投资3.77亿元,已申请超长期国债支持。

邳州水务部门还有一组硬核数据: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泵站8座,新增排水能力超85立方米/秒;打通阻水节点49处。邳州西部约15平方公里城区为老城区,老小区、老村落、老工矿企业众多,雨涝积水主要汇入珠江大沟,再通过索家排灌站排入京杭大运河。记者沿着珠江路西行,道路尽头就是索家站泵房,新建的南泵房内,4套崭新的排水机组已安装就绪,站长张金雷说:“过去每秒流量为16立方米,如今提升至38立方米。增加的22立方米/秒的排水能力,相当于每分钟能抽干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目前,邳州城区泵站改造提升工程,总投资已达2.46亿元,万兴市场、大榆树市场、明珠物流园三大片区雨季积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得益于强排系统,今年6月的持续强降雨期间,邳州城区积水点消除率达100%,平均退水时间比原来缩短了70%。市民张西周大爷说:“楼再高,路再宽,排水不好,一场大雨全瘫痪。这些埋在地下、看不见的管子,才是真靠山。”

量力而行、逐步提升。今年汛期,邳州将目光放得更长远。“过去人工操作20个排水闸需要30分钟,现在通过远程控制系统,2分钟内就能完成全部闸门的开启。”张金雷自豪地说,刚刚投用的智能水闸系统为城区防汛装上了“智慧大脑”,索家排灌站服务的2.5公里珠江大沟河道里,20个水闸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人员只需点点鼠标,就能实时监控水闸及河道情况,还可远程控制水闸的开启关闭。

在邳州市水务局的现代化数智管理大厅,整面墙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城区水网图,图上闪烁着红点和绿点,红点明显比绿点少许多。“这些红点是有可能出现水涝的地方,也是我们重点关注之处,绿点是已经改造提升,消除了水涝的地方。”张巍介绍,水务部门利用数智化管理系统,建立“雨前预警、雨中调度、雨后复盘”的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数字化”双巡查模式,严格24小时领导带班制,确保应急响应零延迟。

“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水务现代化,真正实现‘暴雨不惊、安澜惠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邳州市水务局局长徐友玉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