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世萍 通讯员 万进)“工会平台精准对接,帮我顺利入职心仪企业!”近日成功签约扬子江药业集团,实现专业对口就业,泰州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届毕业生陈海军很是开心。企业人事专员也点赞:“工会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快速锁定了科技创新急需的专业人才。”
针对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痛点,市总工会创新构建“破壁、建盾、织网”全周期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打通岗位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堵点。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各级工会已成功帮助1.3万余名下岗转岗、失业待业及应届毕业生实现“家门口”就业,用实打实的服务破解民生难题。
破解供需矛盾,首在拓宽渠道。工会以“破壁”思维升级传统服务模式,打破部门“单打独斗”格局,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工会搭台、双向选择”的就业服务新格局。今年8月底,2025年泰州职工创业就业服务季启动,首场招聘会释放3000余个热门岗位,拉开了全周期服务的序幕。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就业路径更畅通,服务季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线下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4200余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全国总工会“就业帮扶云”平台、微信推送、“直播带岗”等数字化手段同步发力,实现线上精准匹配就业1247人。
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特殊需求,各级工会组织依托“全国最美驿站”创新打造“零工集市”,泰州青创物业公司通过万象城工会驿站,已为112名“4050”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目前这一模式已惠及74家企业、511名零工群体,让灵活就业者“求职有门、增收有路”。
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工会以“建盾”思维强技能,靶向培训筑牢职业“硬根基”。围绕“培训即上岗、结业即就业”目标,各级工会组织精准对接市场紧缺专业,量身定制技能培训方案,让劳动者凭借过硬本领站稳岗位。
“3000元见习补助让我们心无旁骛学技能!”泰兴中专药剂专业学生黄锦河在济川药业集团实习时感慨不已。目前,泰兴市总工会已组织该校350名在校生进入企业开展就业技能实践。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持续开展市场紧缺专业调研,紧扣重点产业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同时落实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补贴、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高津贴和青年职工见习(实习)补助等政策,大力建设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扬子江药业、太平洋精锻科技等210家工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组织1.23万名大学生开展见习实习,发放见习补助105万元;联合高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评定,累计培训职工1275人,评定企业技术工人118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0人,为高质量就业筑牢技能根基。
从就业帮扶到创业扶持,从岗位匹配到安居乐业,工会以“织网”思维完善全周期保障,让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实效。“10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让我的项目从想法落地为实体!”创业者小包的“AI+综合素养”项目,正是借助工会“工惠贷”创业扶持政策,不仅在各区开设分公司,更带动150余人就业,服务3000余名青少年。
这一由工会联合财政、银行推出的扶持项目,每年安排专项贴息预算,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100%贷款贴息,目前已撬动银行授信5000万元,为创业梦想注入金融活水。在此基础上,工会进一步联动人社、住建等部门,打造“岗位匹配—技能提升—创业扶持—安居乐业”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创业专家进校园开展专场指导,为大学生创业精准赋能;协助创就业人员申领租房、购房补贴,让劳动者不仅“就业有岗”,更能“安居有房”。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维发力”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导师、见习(实习)导师作用,放大劳模工匠“师带徒”示范效应,开展大学生“关爱·圆梦”公益志愿服务,帮助职工群众特别是重点就业群体学技能、增见识、长才干。同时,不断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工会帮就业”“工会送技能”“工会助创业”等系列活动,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当好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桥梁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