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怎么走?”“拙政园离这儿远吗?”“苏州博物馆需要预约吗?”……这个国庆假期,苏州各大景区、文化场馆、火车站、停车场等人流密集区域,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耐心提供信息咨询,积极倡导文明旅游,认真引导现场秩序,及时协助应急处理,用热情服务温暖着市民游客的出行路。记者了解到,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假日期间全市将投入志愿者30000余人次,共同开展“志暖苏城”国庆中秋志愿服务活动。
5个志愿服务点位“包圆”平江路
在干将路平江路口,来自苏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社志联)志愿者总队的华珍正于人流如织的入口处指引游客。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平江路吸引着八方来客,庞大的客流对志愿者的能力与体力都是严峻考验。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华珍累计完成了近万次问答,疏导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由此文明、有序地进入平江路,让每个人的苏式漫游都能从容开启。
“我持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快有6年了。”华珍是一名专业社工,市社志联发布国庆中秋假期志愿服务招募令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她表示,对于当志愿者一事,她发自内心地热爱。“志愿服务既能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每当服务对象给予感谢和肯定的时候,我都感觉心里会有一股暖流注入。”在平江路口值守一天,同样的问题重复了上千遍,她却始终不厌其烦,与同伴们一起,以娴熟而专业的服务,耐心回应着每一位游客的咨询。
而在不远处的临顿路悬桥巷地铁口,有一对特别的“父女义工”。父亲李慧斌和高二的女儿放弃了外出游玩的计划,选择一同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加入“志暖苏城”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社志联”志愿者总队中有一支由新就业群体组成的队伍——“暖新乐业”志愿服务队。今天轮值的“快递小哥”杨洋一天内多次为正在执勤的志愿者、交警和城管队员们送去矿泉水等物资,“客串”起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市“社志联”志愿者总队队长胡跃忠介绍,这个假期,他们组织了248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坚守在市区5个服务点上。志愿者们不仅提前一天来到现场熟悉了执勤点位周边的环境,今天首日首班的志愿者们更自发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就位。
在平江路周边,志愿者们构筑起一条温暖的服务动线:从游客迈出相门地铁站的第一步,就有志愿者上前耐心指引;穿过平江路行至临顿路与白塔路交叉口,守候在此的志愿者会热情推介拙政园、观前街等周边景点;直至行程尾声,在悬桥巷地铁站入口,还有志愿者在默默疏导人流,志愿服务贯穿游程始终。
“苏州博物馆门口的志愿者站得笔挺”
在拙政园苏博地铁站2号口外,人群熙熙攘攘。涌动的人流中,一道穿着红马甲的高挑身影格外醒目。叶晓敏是苏州博物馆外志愿点的点位长,同时是一名退役军人。
“从早上8点,博物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叶晓敏告诉记者,看到许多外地游客赶来苏州游玩,作为志愿者执勤时虽非站岗,但仍不自觉地将身姿挺得笔直。作为拙政园苏博这一片区域的志愿者点位长,他不仅需要疏导人流、为游客答疑指路,有时还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如何预约苏博的游客,他也会一步步指导他们在手机上完成操作。”叶晓敏说,“退役不褪色”,希望通过当志愿者帮助他人,也借此向外地游客展现苏州退役军人的风采。
据了解,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苏州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紧急动员并招募培训了8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奔赴苏博拙政园地铁口以及拙政园门口这两个重要点位,开展文明劝导、咨询引导、秩序维护、应急协助、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军魂、奉献社会、勇于担当、团结奋斗、崇尚荣誉”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精神,持续擦亮“崇军尚德立新功,戎暖互助身边人”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
日均4800名志愿者,绘就苏城假日文明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本次“志暖苏城”国庆中秋志愿服务活动,市本级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机关事务局、团市委、轨道集团等单位,共计招募近4000名志愿者,在15个地铁枢纽站、苏州火车站、50个重要交通站点、45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319个便民服务驿站、6个市属文化场馆、9个重点景区周边、3条人流密集路段开展交通出行、文明劝导、信息咨询、公共停车、便民协助、场馆解说等文旅志愿服务。
节日期间,全市日均投入志愿者超过4800人。他们坚守在景区、车站、街头等人流密集区域,全力保障苏州假日期间的平安与秩序,让“人人可为、处处可见”的志愿服务,成为节日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城市风景。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团市委积极配合市委社会工作部,招募并培训了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分别驻守于仓街小新桥巷口和中张家巷两处重点人流区域,以专业的服务姿态,开展人员引导、旅游咨询与秩序维护等工作。
此外,苏州团市委还同步发动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苏心之旅青志同行”2025年国庆假日苏州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全市66个服务点位,提供文旅讲解、交通指引、票务咨询、活动保障及秩序维护等多样化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假日志愿服务的层次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