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待启。五载砥砺奋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取得良好开局。本报今起推出“非凡‘十四五’ 南通这5年”系列报道,全面总结、生动展现南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新成效、新变化,敬请关注。
时间,是砥砺奋进最真实的刻度。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时间节点回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1.24万亿,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县(市、区)经济总量全部超1400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前列。人均GDP超1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343.1万吨……逐年攀升的数字,勾勒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行轨迹。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取得良好开局,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底盘稳韧性强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这五年,是南通经济综合实力高位持续增长的五年。
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88.9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万亿城市中继续跑在前列。
成绩的背后,是“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担当和“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拼抢劲头。五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蹄疾步稳加速迈进,为全省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南通力量。
秋收时节,江海大地满目金黄,收割机、运粮车轰鸣穿梭,烘干机械24小时作业,把“丰收在望”变“丰收到手”。近年来,南通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试点,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价,为全国粮食安全扛起“南通担当”。“十四五”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804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40万吨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424.8亿元,同比增长4.4%,列全省第五。
产业规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依托厚实产业底蕴,南通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点。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南通工业以崭新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五年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南通“带货实力”表现亮眼:全市网络零售额159.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45.4亿元,同比增长7.6%。
早餐摊的扫码支付、赛场外的市集销售、直播间的下单提示……这些“烟火气”十足的场景里,藏着消费市场的脉动和经济活力。我市制定出台扩消费行动方案,通过政策引导、业态融合、场景创新、惠民让利等,打好消费提振“组合拳”,千方百计促消费、扩内需,推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和商文旅体健融合发展。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0%。
结构优动能足
产业加速向新“换挡”
这五年,是南通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构建的五年。
10月18日,国内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在江苏大生集团投产。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绿色低碳等先进技术集成,形成“智能+绿色”相融共生的发展形态,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一手抓既有优势产业焕新升级,一手开辟高新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南通聚力建设面向科技前沿、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迈向“下一个万亿”提供强大支撑。
南通聚力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历史性突破1.2万亿元大关,占规上工业比重高达81.8%,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面向未来,我市重点布局未来空天、未来海洋、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通信、未来健康六大产业方向,全力打造长三角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打好项目招引提质、项目建设提速、项目转化提效的“连环拳”,南通持之以恒。
新晋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的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屏上各项生产数据跃动更新,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飞速运转;总投资8亿美元的海门俐马纺织项目四期厂房已顺利封顶,设计年产8万吨高档针织布、2亿件高档运动休闲服装……10月30日,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推进会组织项目观摩活动,9个制造业重大项目让人看到了南通产业项目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南通每季度举行的产业项目观摩点评成为“赛马”舞台,十个板块把新项目、好项目晒出来比,形成竞相争先的场景。
肩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使命,南通产业发展蓝图目标明确: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以制造强市建设为抓手,向着形态更高级、模式更先进、结构更优化的转型阶段迈进,形成具有南通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环境美百姓乐
民生暖意绘就幸福图景
这五年,是南通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五年。
周末,南通长江体育公园人潮涌动。2025年南通市秋季业余足球联赛1/4比赛在这里烽火再燃,观众的呐喊欢呼与长江上货轮的汽笛声相互交织。
8月底启用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足球片区),镶嵌在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滨江生态花海之间,开园即出圈,被誉为“长江最美足球场”,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一片区从码头工厂林立时的工业锈带“近水难亲水”,到如今生活秀带的还江于民“推窗见江、畅享自然”,实现了从“工业岸线”到“城市客厅”的华丽转身。
南通持续筑牢生态自然屏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加快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美丽南通加快建设。PM2.5浓度从2020年的34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5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位居全省榜首;55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水生态评估达到“优秀”等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1.3%。
早晨7点多,张大爷走出家门,来到虹桥公园锻炼;上午8点多,市民陆女士将两岁多的儿子送到家附近的托育机构;下午2点多,护理员来到行动不便的顾奶奶家中,为她洗头发、剪指甲……百姓的寻常日子,构成了南通“生活幸福”的日常图景。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南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各项任务,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641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40万人,创成6个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五连冠”。从“饭碗”到“钱袋”,从收入到保障,这些跳动的数字,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
时光为卷,奋斗为笔。“十四五”收官在即,江海儿女勇担使命、勇竞潮头的脚步从未停歇。面对“十五五”催征的战鼓,全市上下将继续勠力同心、实干笃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最绚丽的篇章。 本报记者 卢兆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