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娇娇)昨天,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向新而行,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我市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最新成果,生动呈现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实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将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以“城市布局更合理、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环境更美丽、城市治理更高效”为目标,推动城市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自2022年以来,我市启动了首轮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实施8大工程34项重点任务,累计实施上百个项目。在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全市20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焕新,100余个口袋公园点缀城市公共空间,新增3万个公共停车位,打造22条最美街道与20条最美回家路。16个完整社区试点落地见效,“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幸福感满满。
在城市安全保障层面,我市实现1.4万公里地下管线“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全覆盖,完成120公里供排水管道更新改造,供水漏损率下降1.6个百分点;同步推进282公里燃气管网及1.4万户燃气户内立管改造,并通过城镇房屋三项制度排查整治31处建筑安全隐患,为市民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生态环境优化答卷同样亮眼。五山滨江片区600公顷生态绿地恢复生机,10个特色示范段成为市民打卡地,长江体育公园升级为全龄友好的城市公共客厅;全市建成11条沿路绿道,完成7个蓝绿空间与生态河岸建设,对46条河道水系开展综合治理,7个公园绿地实现提档升级,“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市风貌逐步显现。
随着首轮城市更新任务圆满收官,我市已出台新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将更新范围由中心城区扩展至全市域。未来,我市将重点构建“整体更新”新格局,打破传统“点状更新”模式,统筹推进濠河、唐闸、五山滨江、国际家纺城等16个片区改造,打造功能复合的城市活力区;建立“常态长效”新机制,通过“住房、小区、街区、城区”四维城市体检,以闭环管理破解“城市病”;筑牢“安全韧性”新基底,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网统管”智治体系,加快实施“7+N”城市生命线工程;培育“文商旅体融合”新动能,擦亮“江海有情,南通有请”品牌,推动传统商圈复兴与新型商圈提质,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绘就“全龄友好”新图景,推进1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180个社区食堂与4000个婴幼儿普惠托位,加快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切实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发布会当天,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通吕运河两岸整治提升区、新怡花苑老旧小区改造、濠河片区西南营“一环”改造及城东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段家坝小园加装电梯示范等项目,直观感受南通城市更新带来的显著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