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景说长江|江海相融“通”古今
2025-10-23 10:59: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打印

南通,这座地处江海之交的繁华城市,承载着“江尾海头”的地理特色,融合了楚风吴韵的文化底蕴。来到这里,探寻江海精神的当代传承,才发现“江海相融”不仅是一种地理特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态度,它体现在张謇的救国理念中,融入在唐闸的工业血脉里,展现在开沙岛的生态活力间。

江海精神的文化坐标

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东首,这座纪念馆以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姿态静静伫立。走进张謇纪念馆,百年银杏溢彩流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多世纪来的沧桑巨变,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厚重。

“咱们南通这地方,一面靠着长江,一面临着大海,这种‘江海相融’的地理环境,深深地影响了张謇先生。”张謇纪念馆馆长沈颖楠娓娓道来,在她看来,“江”代表的是韧性,是百折不挠、踏踏实实的精神,而“海”代表的是开放、包容,是敢闯敢试的魄力。“张謇先生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的救国理念,正是将江的踏实与海的开放完美结合。”沈颖楠感慨。

穿梭其间,就可以感受到展陈设计巧妙呼应了这一地域文化背景。张謇先生当年办厂用的老机器、手稿等,沉稳的色调和实物展品体现了“江”的坚韧,而明亮的灯光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则展现了“海”的开放。在沉浸式影厅里,参观者更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直观感受南通这片水土如何塑造了张謇先生“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人格特质。

“模拟法庭”“小小讲解员”等寓教于乐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沉浸式体会张謇当年的难和乐;围绕本地土特产“一块色织土布、一瓶颐生酒、一根麒麟红木”,讲好“状元故事”,开发的各类博物馆非遗体验,让大家不光是用眼睛看,还能亲身感受、动手体验;而张謇的名言、“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美好愿景被做成文创笔记本、帆布包,纪念馆还尝试把南通土布重新设计成时尚单品,让张謇先生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实物,让文化可以“带回家”。“未来我们还计划建设‘智慧纪念馆’大数据平台,并探索更生动、更受欢迎的展陈模式和互动体验。”沈颖楠透露。

海纳百川,这处灵秀的江南园林式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展示辉煌过去的纪念场馆,更是一个呈现江海文化的重要窗口。“体现出江苏段长江文化里‘既有深厚底蕴,又有开放活力’的那一面。比如,我们强调张謇如何扎根南通、服务乡里,这是‘江’的深厚,又展示他如何开创多个‘中国第一’、大胆引进西方科技,这是‘海’的开放。”沈颖楠说,张謇纪念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让大家一来就能感受到这种“江海气魄”。

工业遗存的当代重生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张謇纪念馆与唐闸古镇等张謇相关遗迹串联起来,持续推广“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旅游线路,提供深度文化旅游体验。

当记者来到有着“中国工业遗存第一镇”之称的唐闸古镇,灿烂阳光洒在古老建筑上,为这座工业重镇“镀”上了金色光晕。时间回溯到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喊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此后几年,磨面、榨油、制皂、冶铁、桑蚕染织等一系列实业陆续在这里落地,唐闸从平凡的乡间野渡一跃成为繁荣的民族工业重镇。

光阴荏苒,昔日繁华不再,但旧时遗迹完整地保留下来: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冶厂、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等历史建筑先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上还有医院、戏院、公园、码头、菜场、船闸等全套社会生活历史景观……唐闸成为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在唐闸推进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中,我们坚持‘保护优先、活态利用’的原则,通过打造新场景、新业态,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南通市崇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旅科科长王振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排版、涂墨、印刷,制作与唐闸历史文化相关的印刷品,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夜幕降临,通扬运河两岸华灯初上,全息光影墙、3D纱幕效果等时尚元素的加入,让唐闸古镇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更加流光溢彩。而这座小镇的“与时俱进”之处让人惊叹的远不止此。“唐闸北市景区引入了5G智能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打开手机上的5G智慧导览APP,景区地图、景点位置和语音讲解一应俱全,如同有一位私人导游随身陪伴。”王振宇介绍。

唐闸古镇与张謇密不可分。即使到了今天,在保护开发方面,也在深刻传承着“江海精神”。记者探访发现,保护老厂房、老机器,当地并没把它们封存起来当“老古董”,而是像张謇办实业那样“踏实做事”——修旧如旧,保留工业遗址的原貌,让大家能看到唐闸当年“因工而兴”的样子;同时又像张謇那样“开放搞活”,在老厂房里加了活字印刷体验、文创小店这些新事物,绝不因循守旧,而是让老遗址能跟如今的文旅需求相结合,让小镇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热闹起来。“简单说,就是既守住了唐闸的‘工业根’,又打开了‘发展新路子’,这正是‘江海相融’精神的传承。”王振宇表示。

“江海相融”的生动具象

来到开沙岛,江风拂面,视野豁然开朗。这里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风景,江海相融的气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开沙岛骨子里就带着一种‘江海相融’的独特气质。”开沙岛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陈典说,“这里既有长江的蜿蜒秀美,又有大海一般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色。咸淡水在此交汇,滋养出千亩的湿地和滩涂,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优的岛屿之一”,开沙岛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野生水禽鸟类达30余种。岛上还设有两处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共同设立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点。

如果你认为身临其境,只会被自然景象所折服,那你就错了。在这里,你可以参加一场“跨江马拉松”,奔跑在连接两岸的大桥上,将滚滚长江尽收眼底;你可以在绿意簇拥中环岛骑行,以车轮丈量开沙之美;还可以在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与世界级选手同场切磋……不再是传统的观光看景,而是一种沉浸式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体验。“开沙岛为游客提供的是‘体育+旅游’的活力度假体验。”陈典表示。

在途居开沙岛房车露营地,记者看到了湖景别墅、房车营位、野奢帐篷等多样化的野趣住宿。据陈典介绍,营地充分考虑自驾游游客和休闲度假家庭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服务。孩子们可以在儿童乐园、森林探险项目中尽情玩耍,朋友们可以一起开卡丁车、玩皮划艇,体验彩虹滑道的刺激。夜晚,还能围坐在篝火旁,看一场露天电影,“真正的度假,是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据陈典介绍,开沙岛未来将继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风筝广场,策划四季主题风筝赛事与亲子互动活动;打造乡村音咖夜间娱乐场景;建设赛事级卡丁车项目及全地形越野车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休闲需求;同时,还将升级打造集装箱集市,引入更多文创与主题餐饮;新增游客中心,完善智慧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行程咨询、行李寄存与应急保障,让自驾游客抵达即享便捷,全力提升度假区的吸引力与复游率。

在开沙岛,“江海相融”有了最生动的具象。一个生态本底浓厚、休闲娱乐丰富、度假节奏悠然、运动特色鲜明的长三角度假胜地,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当下的无尽乐趣,更是关于未来的无限遐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