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实验室勇攀科技创新的“紫金之巅”
2025-09-21 08:0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季 铖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紫金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报告厅集中观看了大会实况直播。雄壮的国歌响起,现场人员全体肃立,紧盯着屏幕里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离报告厅不远的实验室展厅里,也珍藏着一面曾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

紫金山实验室是全国第一家受赠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的科学实验室。这面编号为2023—0150号的国旗,曾于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是实验室展厅的“镇馆之宝”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展品在展厅进门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实验室考察时的珍贵留影。“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总书记考察时的谆谆教诲,为紫金山实验室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紫金山实验室始终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突破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实验室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紫金山实验室党委书记林涛说。

紫金山实验室坚持用好“第一议题”制度,定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调度重点科研任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引导科研团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项目攻关,实现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与此同时,实验室根据科研工作特性,以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创造性地把党组织直接建到创新链上。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可以更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第三党支部书记蒙延龙说,支部党员都是课题组成员,平时党的组织生活可以跟业务研讨紧密结合,也让大家的凝聚力更强,每每遇到需要攻关的技术难题时,党员冲锋在前。

支部不仅建在课题组,还建在“山顶上”。去年7月,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的一个项目要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场地是河南一处海拔1831米的山顶,且需持续4个月。这样的“硬任务”,党员先上!实验室专门成立野外临时党支部,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等10多名党员带头,先遣部队通过手搬肩扛,将3套基站、2套发电机、120多根线缆运上山,开始了“山顶科研”。

团队成员每天凌晨出发,跋涉1个小时上山,晚上九十点钟才返回驻地,从酷暑到霜寒,克服恶劣自然条件圆满完成任务。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项目执行总师黄永明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任务确实艰苦,最先动员的都是党员,没有一个推辞。先后赶赴外场的50名成员中,党员占了60%。”

“山里情况复杂,各种突发情况都有,每次急难险重,党员们都抢着上。”这次野外试验给团队成员曹阳留下深刻印象,在身边一群敢打敢拼、乐于奉献的“先锋”带动下,他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把优秀的科研骨干发展成为党员,也让优秀的党员在科研工作中勇挑重担。”紫金山实验室党委委员、副主任汤小南说,实验室推进党组织负责人和科研团队负责人“双向培养”“双向促进”,一批优秀党员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陈平平、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俞力被任命为中心副主任,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号召力。

实验室各级党组织积极“走出去”,依托“紫金山三次方”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城、紫金山集团三家单位党组织作用,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开拓思路、转化成果、共享人才等串联资源。去年底,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新工集团产投党支部、紫金山集团党支部三方联合开展主题党建共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实现科技成果接力投资,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近日,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党总支与江苏有线直属机关技术中心党总支联合开展党建联建,同时就通信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寻找合作契机。

今年,实验室还以“强国有我建功行”主题活动为主线,组织开展“强国有我·院士讲”、“强国有我·青年说”、“强国有我”先锋故事宣传、“强国有我”主题演讲、“强国有我”年度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主任尤肖虎作了“强国有我·院士讲”第一讲,引导科研人员树牢“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推动实验室在强国建设上再立新功。

党委把准方向、党组织建到科研一线、人才“双向促进”,院士带头宣讲……一系列扎实、精准的举措,让党建真切融入紫金山实验室科研创新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科研人员凝心聚力攻坚突破的不竭动力。

公开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发布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基带电路AI自动设计工具链、B5G内生安全通信系统……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一个个耀眼夺目的“首个”,正不断铺就实验室通往“紫金之巅”的攀登之路。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