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于洁尘
实习生肖翌卓
近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公布2025年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共建名单。我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雨花台区雨花街道、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西善花苑社区、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绿洲社区和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凭借扎实的治理实践与鲜明的服务特色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南京基层治理创新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南京在推动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民幸福生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因地制宜,绘就幸福家园底色
成功入选幸福家园行动共建名单的背后,是南京各街道与社区立足实际、深耕治理的持续努力。它们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文化特色出发,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幸福实践路径。
一个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有42栋住宅楼、居民2806人的社区,如何打造成“小而美”的宜居家园?在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绿洲社区,“小而美”的“养成记”,离不开人文涵养和精管善治的“双管齐下”。
绿洲社区内的厂史回忆馆,是退休老职工的精神家园。社区深挖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集体文化与红色基因,通过时间轴顺序集中展示老照片、老物件、明星产品模型等百余件展品,再现“476”厂67载的奋斗历程,唤醒社区退休老职工的集体记忆。75岁的顾学福从厂里退休后当起了回忆馆的志愿者,每周参与轮值。“馆里有厂史照片墙、英雄人物榜,社区办暑托班时经常组织孩子们来此参观,听爷爷奶奶们讲述当年的故事。”他说。
曾是“工业重镇”的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也面临多元主体协同难、资源整合效率低等治理挑战。近年来,街道系统推进治理转型,打造出具有滨江特色的“幕燕行知”治理品牌,通过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联动体系,打通服务响应堵点,提升民生诉求解决效率。
在燕子矶街道,数字治理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引擎”。祥和雅苑社区部署智能梯控系统,精准识别电动自行车入梯行为,实时预警处置,守护居民安全;吉祥庵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守护设备,依托区级平台实时监测异常情况,实现紧急状况快速响应。
治理的温度最终体现在人的体验与发展上。作为岱山片区最早建成的保障房项目,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西善花苑社区通过“老少融合”方式,组建“爱伴银龄”志愿服务队,为213名独居老人上门送温暖,挖掘培育居民骨干、热心商户400余人,孵化乒乓球俱乐部、红领巾宣讲队等14支自组织志愿队伍,激活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燕子矶街道创新打造“燕子集”市集品牌,每月定期汇聚小吃、手作、非遗展演等,既激活滨江消费,也促进邻里互动。
“牵手”共建,汇聚多元协同合力
幸福家园的建设不仅依靠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资源共享与社会协同。记者走访发现,南京入选的街道与社区均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联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体等,形成治理共同体。
燕子矶街道通过“红链党建枢纽”整合区域资源,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建“幕燕行知”红色实境教育路线,串联历史人文与城市新貌。街道还创新“政企金、产学研”协同机制,与市数据局、燕子矶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等单位合作,推动数据治理、项目建设等多领域务实合作。
基层矛盾调解也有新路径。在南化新村社区,“解忧杂货铺”成为社区治理的创新品牌。这里没有商品,而是由检察官、法官、律师组成“专家解忧团”与居民“草根解忧团”定期“坐堂”,从邻里纠纷到政策咨询,提供“暖心解忧”服务。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冬青介绍,“解忧杂货铺”还开设反诈防骗、法律普及等小课堂,成为社区法治文化客厅。
雨花台区雨花街道依托“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席360”机制,统筹街道社区、驻地单位和新兴领域党建力量,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在1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街道吸纳355家企事业单位、236名“两新”组织党员,开展“360红宣讲”“360红实践”“360红公益”等系列服务。此外,街道还成立“360红小蜂”志愿服务队,吸引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让“小哥”变身“消息树”“情报员”,实现“双向服务”、互助共赢。
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通过建立9个“红色话匣子”议事厅、选拔150余名“红色楼栋长”,创新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两新”组织、商户等主体成为“红色合伙人”,形成“街社企商居”协同发力的“微治理”新矩阵,将多元主体聚到协商的“圆桌”旁,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其新投入使用的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集托育、养老、助餐、健身、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多元共建成果的集中体现。
创新突破,探索幸福“南京经验”
幸福家园行动是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社区服务品质而开展的重要项目,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幸福社区样板,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此次南京入选的街道和社区代表了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创新方向——燕子矶街道展现了工业区转型背景下系统治理与数字赋能的有效实践;绿洲社区突出了文化传承与集体记忆在治理中的凝聚力;西善花苑社区探索了保障房片区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路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激活内生资源与外部合作,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正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对绿洲社区的点评:“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下,以传承地缘文化、集体记忆为主轴的社区治理,守住了百姓的生活之魂、家庭之魂和生命之魂。百姓安居乐业、安享晚年的同时,自然愿意倾情参与社区各项活动,上下联动即形成了可持续的正向闭环。”
据了解,下一步,入选单位将与全国其他共建社区加强交流,对接专家资源,在智慧治理、服务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幸福家园建设“南京经验”,为居民绘就“景美人和、业兴民乐”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