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需要怎样的“科技红娘”?
2025-05-09 09:12: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半个月前,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基地”授牌,2025年首期高级技术经理人特训班同期开班,80名学员开启为期3个月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六边形战士”培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对于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南京而言,到底需要怎样的“科技红娘”?

供需对接“红娘”,为创新要价给市场估值

研发出“钢丝拉拔润滑剂”却未能成功转化的遗憾,一直萦绕在南京工程学院韩冰博士心中。

“钢丝拉拔润滑剂”可提高模具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但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由于研发团队不了解市场,也没有企业主动前来对接,未能及时实现成果转化。久而久之,这项技术也不再领先。后来,韩冰在与企业界朋友交流时得知,实际上,当时市场对润滑剂的需求很大。

南京高校院所林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过万家。一端是科研成果“养在深闺无人识”,另一端是企业“众里寻他千百度”,创新供需双方都需要一个“对接人”,而技术经理人正是这个桥梁和纽带。

“信息不对称,存在盲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障碍。”曾在转化路上折戟的韩冰,如今已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正式注册为技术经理人,以资深从业者的身份担当技术成果供需“对接人”,多年科研经验令他深谙沟通的关键技巧,“技术团队往往会将研发成本看成创新成果的价值所在,但转化必须要进行市场化估值,这时候就需要技术经理人掌握好平衡,一边为创新要价,一边给市场估值。”

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级技术经理人吕先旭也有类似观点。前不久,经过一年多服务,他负责运营对接的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王进科教授团队“铁死亡抗癌疗法”项目获国家专利,并启动二轮融资,投入千万元科研经费进入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阶段。

“在组织供需双方谈判时,技术经理人必须保持中立态度,客观地评价技术落地价值和市场前景。在对接过程中,创新团队和企业能感受到这种客观公正,也更容易建立起信赖。”吕先旭说。

初创团队“合伙人”,既陪“产”也陪“研”

这几天,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级技术经理人刘志兵忙得团团转。

他刚刚牵头举办首期“联合工位”赋能专家沙龙,对接南创投、毅达资本、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与校内两位教授的团队展开深度研讨。活动余温未散,他又迅速投入到2025年中级技术经理人(新材料专场)培训班的紧张筹备中,力求为行业培养更多专精尖人才,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质平台。

“课程会更侧重实操和融资能力提升。”刘志兵告诉记者,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浪潮,仅承担对接功能的技术经理人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研究团队“陪跑者”、转化项目“合伙人”。

他以自身经历为证,指出技术经理人必须突破“牵线搭桥”的浅层模式,要像创业合伙人般全程参与项目孵化。

“去年有一个教授团队找到我,希望提供转化服务。了解后发现,他们已与企业初步确定合作意向,缺乏的是熟悉中间流程的专业人员。”刘志兵说,后来,他跟踪服务了整个项目后半程,最终项目成功签约,合同到账金额近500万元。

进展较快的“铁死亡抗癌疗法”项目其实也得益于吕先旭的陪“研”。去年他在进行校内摸排中偶然发现了这一项目。彼时教授团队刚刚做完动物试验,正在寻求合作方和资金支持进行毒理实验。吕先旭和团队初步判断这一项目“值得推广”后,立即介入帮着一起找合作方、医院进行推介,并找到了融资方,推动项目进行概念验证。

“提前介入的效果非常好。”吕先旭说,技术经理人的常规做法是等成果成熟后再介入,开展推广转化工作,但他始终认为这样“为时稍晚”。

在吕先旭看来,技术经理人要争取在技术未成熟时就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提前在知识产权上进行布局,还能提前进行概念验证,判断有无市场化、产业化前景。此外,对于部分正在进行中的实验,可以提前对接第三方机构加速实验进程。

产业创新“赋能者”,推动成果价值实现

一年过去,徐庄高新区科创局科长、高级技术经理人沙莎仍对去年培训课上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技术经理人是技术领域的投资人,更看重创新价值,而非财务回报。”沙莎认为,这种投资思维的转变,正是她从中级迈向高级的关键进阶所在。

但现状是,放眼全国,具备投资创新价值思维的技术经理人少之又少。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是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截至目前,南京共有2251人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认证,约占全省总人数的1/5。

从结构和层次上来看,高级技术经理人占比较少,大量技术经理人主要活跃在信息对接、交易撮合等基础环节,在资本募集、基金运作、战略谋划、企业并购等方面实操能力偏弱,缺乏对技术转移转化全链条的服务能力。

针对这个痛点和堵点,南京已在努力破题。

去年8月,我市出台《南京市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在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研究院,推进设立技术经纪专业职称序列,支持技术经理人申报人才计划。

今年4月25日,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正式揭牌成立,金陵科技学院“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培训基地”同时授牌成立。“学院+基地”的创新架构,整合政府政策优势、企业市场资源和高校科研力量,将重点开展技术经理人资格认证、实战培训及产学研对接服务,为培养具备技术甄别、价值评估和商业化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首期高级技术经理人特训班也已开班。首期特训班不仅在课程设计上加大技术评估、知识产权运营、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比重,还专门设计了项目实战环节。学员不仅可以深度参与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J-TOP创新挑战季”等品牌活动,还能分组开展技术对接、专利布局等实战任务,优秀项目可直接对接资本市场与产业资源。

面对企业技术承接能力不足的“浅滩”、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错位的“暗礁”,南京期待更多“六边形战士”般的技术经理人,让更多科技创新“活水”顺畅流向产业创新“大海”。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