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
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5年一季度,全市医药制造业增长13.7%。
增幅背后,是南京支持创新研发不断激活企业创新动能的坚定不移,是全市集聚的上千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活力。
创新引擎“全速转”,“首家”“首个”不断涌现
在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不停运转,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今年春天,奥赛康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商品名:奥壹新)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选择,成为我省今年获批上市的首款1类创新药。
4月25日,奥赛康宣布利厄替尼片的第二项适应证已获批,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19DEL)或外显子21置换突变(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奥赛康首席战略官宋婷婷用“十年磨一剑”形容利厄替尼片的研发历程:“从最初的分子设计,我们就走上原始创新之路,当时该药的靶点在国际上还是空白。”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喜讯频传。“今年我们有6款试剂盒产品计划上市!”实验室内,诺唯赞阿尔茨海默病检测项目研发负责人李工戴着白手套拿起样品展示,眼中满是自豪,“其中,4款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检测,另外2款针对帕金森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有4个‘全国首家’,都是我们团队日夜攻关的成果!”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我国有近1700万人被这种疾病困扰。此前,检测这种病大多靠脑脊液检测或者PET检测,不仅费用高,抽取脊柱液过程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且很多医院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
去年4月,诺唯赞推出6项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试剂盒,一下子把检测从“抽脊柱液”变成“抽点血”这么简单。上市到现在,这些试剂盒已进入近200家医院。
“今年即将上市的4款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盒,是对去年产品联检的补充升级,每一款都有独特的‘本领’。”李工介绍,比如,检测标志物p-Tau231的试剂盒,就是全国首家,像一个“超级望远镜”,能把检测时间提前10—15年,让患者更早得到治疗。
目前4款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盒都已经完成注册检验,预计三季度能拿到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的“入场券”。
“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厚植优质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市获批临床、临床试验、申请上市、批准上市的药品数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五。
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药有个双十定律:十年左右的研发周期、十亿美元上下的研发投入。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缘何“新”潮涌动?答案在于其逐步构建起的“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创新生态。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关键力量,是科技成果的“富矿”。南京科教资源丰富,科研院所众多,为生物医药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
例如,南微医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团队合作,研发出“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在传统支架扩张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将碘125I放射粒子置入支架内,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的放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去年9月,江苏省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就落地南京生物医药谷。截至今年3月,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接洽全国高校60余家,遴选医药成果约1000项,落地项目20余个。
如果说本地院校的“常驻”是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根基,那么全国高校纷至沓来,看中的正是这座城市为科研成果转化营造的优质环境。
近年来,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研发补贴、平台支撑,从贯通成果转化到人才引进,全方位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南京相关板块共有各类创新平台约200家,涵盖新药创制关键环节;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等服务机构持续提速,平均为企业节省伦理批件时间近40天。
在奥赛康总经理马竞飞看来,利厄替尼片的成功上市,一方面是公司创新战略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在于江宁高新区作为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核心区之一,给予了企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当前,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将与各方紧密合作确保药品供应链畅通无阻。下一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创新药落地,让药品可及、疗效可期。”他说。
谋划“高位起跳”,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营收超2100亿元(含制造、流通和服务业),增幅5%,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南京如何“高位起跳”?
3月29日,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举行。会上,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与先声药业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南京江北新区将通过深度合作,领衔多元化资本累计持续投入20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共同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
接下来,南京将推动前沿成果转化,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广泛吸纳高校生物医药研究成果,打造开放共享的体系化转化平台。构建全链条转移转化平台体系,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建设。促进创新药械在宁产业化,积极抢占合成生物、基因与细胞等前沿赛道。
同时,南京将强化全链条支持,在创新产品审评审批、入院使用、投资融资、国际交流等方面,扎实有效推进各项服务措施落地,形成鼓励创新研发的政策环境。加速项目招商落地,培育和招引技术领先、落地性强的创新型企业,持续构建良好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