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丹凤菜市场内通道又窄又破,拥挤难走;环境又脏又乱,蚊蝇乱飞。改造后,通道拓宽了、墙面贴了瓷砖、地面没了污水,又干净又敞亮;2020年,菜市场开展了‘门前六包’‘文明诚信经营户’评比,并上墙公告,我们来买菜心情愉悦、踏实放心。”近日,在京口区谏壁街道丹凤菜市场,居民李慈贵开心地说。
“被评上‘文明诚信经营户’,我感觉很光荣。谏壁街道在丹凤菜市场开展这样的评选,有利于引导大家诚信经营,不以次充好、不短斤少两、不经营过期食品等。”2020年一季度“文明诚信经营户”陈小芳告诉记者:“自从评上‘文明诚信经营户’后,我的生意更好了。”
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潘培荣等1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建好菜市场、管好菜篮子,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建议,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重要建议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重要建议的办理,相关职能部门、属地政府(管委会)通力协作,按照“制度先行、化解难点、创新业态、惠及民生”的总要求,规范菜市场建设管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意见等方式,全程跟踪督办,为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品质消费营造良好环境。丹凤菜市场的改造出新、诚信评选,让居民、经营户都满意的变化,是镇江市将菜市场建设管理列为民生实事,推动菜市场优化布局、改善环境、提升管理取得成效的有力见证。
完善布局规划 加大改造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菜市场是联系百姓菜篮子、灶台子的重要渠道。目前,镇江市主城区共有46个菜市场(不含乡镇),总经营面积93114平方米。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市区菜市场布局规划》进行了修编,扩展规划编制范围,逐步优化菜市场分布格局。近年来,市政府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扶持资金,完成了主城区20家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市区标准化菜市场占比位居全省中上水平。2020年,市政府对永安路、花山湾、三茅宫、京口闸、九里街等7家菜市场实施升级改造,目前主城区仅剩1家菜市场有待改造,菜市场标准化率进一步提升。
创新经营模式 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民营菜市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市商务局从2016年起,就开始创新试点“互联网+社区商业”的倍全模式、“私营公管”的江滨模式、专业化连锁管理这3种新模式,均已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实现“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经验得推广”四大利好。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社区商业”的倍全模式,即线上和线下相融合,通过联采直采、减少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两头,倍全模式入选商务部典型案例。“私营公管”的江滨模式,即回租公共管理模式,转换管理主体和机制,成效明显。专业化连锁管理模式,即引进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专业管理公司经营菜市场,同时探索智慧菜市场建设,目前镇江市有365菜篮子管理有限公司、百姓汇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等。
强化执法整治 提升监管水平
市城管部门始终将治理市场周边的占道经营和店面外溢作为重点工作,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深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引导社会形成“城市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舆论氛围。市政府制定出台《镇江市菜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属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以及菜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并深入推进菜市场长效综合管理。
下一步,在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中,镇江市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实施市场化运作,保障群众基本公共需求;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认真做好菜市场规划工作;加强菜市场精细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完善、标准化建设、检测溯源、专业化经营和新生业态培育等工作;强化督查考核,提升长效管理质效。
市人大常委会要求,针对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升级改造步伐、优化完善监督管理,让广大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断提升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