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淮安区坚持“标线”“边线”“底线”“红线”意识,全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打造优质金融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标线”意识,始终把“争前列”作为引导标线。全力推动重点工作进位争先,推广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注册市场主体8500余户,为全区626户经济主体贷款授信34.6亿元,发挥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作用,对接金额7.25亿元,支持企业217家,其中首贷32家,各项数据排名全市第一;共创草坪在上交所首发上市,为全市首家在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全区股权融资累计达32.8亿元,居全市首位;在全市首家构建融资担保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在保企业32户,担保余额1.2亿元。
坚持“边线”意识,始终把相关政策要求作为工作边线。推动金融政策全面落实,编印金融信贷政策产品在网上发布,对229户列统企业逐一进行电话宣传,持续开展“银企双拜访”活动,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业务代表制度,强化摸排沟通。2020年,全区延期小微企业偿还贷款本金13.8亿元,新增普惠领域贷款30余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金额1.83亿元,降低担保费用168.46万元。
坚持“底线”意识,始终把坚持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监管底线。从严做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源头把控,在全市首家发布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白名单,定期组织区内金融机构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排查非法金融店牌店招并予以及时动态清零,拆除非法金融门店店牌店招29家;强化宣传覆盖,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定向发布热点风险提示短消息20万条,制作LED智能感应“处非”标语,制作“处非”宣传手袋、面巾盒等伴手礼1万多份。
坚持“红线”意识,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永远“红线”。发挥金融机构党建大联盟作用,组织金融机构定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开展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学习、大胡庄烈士陵园实境教育、梅园新村周恩来精神教育、贫困村结对帮扶等活动,促进金融机构严守政治规矩、廉政纪律、法治底线、作风要求,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