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素娟:上好“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2024-05-22 09:4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纪念馆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要运用好纪念馆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思想之基。

周恩来纪念地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充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以“讲好纪念馆里的思政课”为动力,引导青少年通过“走”“读”“讲”“演”等鲜活生动的体验,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将红色纪念馆蕴涵的强大精神力量内化于心、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追求外化于行,在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中砥砺朝气、志气、骨气、底气。为使纪念馆启智润心、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纪念地着力讲好“四个故事”,探索创新多种思政教育路径。

近年来,周恩来纪念地联合人民网、地方政府、全国相关研究机构及全国红色场馆,组建全国周恩来纪念地联盟,举办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及全国性、区域性研学活动;持续推进“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开展“红领巾”小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为同伴们讲述红色故事、周恩来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通过了解革命先辈的伟大付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更有意蕴。

讲好有温度有特色的故事,让思政课更有参与感体验感。纪念馆里的故事是有温度、有特色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的故事,就是充满情感温度的故事。“知周”“学周”“行周”就是我们的特色,带有伟人故里的温度。近年来,周恩来纪念地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知周”“学周”“行周”系列主题活动、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践;联合大中小学排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精神家园》等校园话剧;开展“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周恩来班精英学子修学团”“周恩来崇高品质小小传承人”等研学活动,在增强青少年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同时,深刻体悟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深入理解党的优良传统和伟人的精神风范。2023年纪念地共开展青少年读书、巡展、宣讲、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万余场次,吸引全国30多万名大中小学生来纪念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为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导、激励、鼓舞作用。

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思政课生动感人。纪念馆里的故事是感动人的。挖掘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故事,更是感人的教材。革命文物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深入挖掘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体现文物的精神价值,创新革命文物的传播方式,纪念地拍摄了《唯公永恒——周恩来文物背后的故事》;先后推出“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馆藏经典”等文物藏品专栏,围绕相关实物、史料研究开展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教育,力求见物、见人、见精神,充分发挥馆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作用,让馆藏文物成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从而使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更有意义。

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让思政课更有时代感。纪念馆里的故事是与时代同行的。新时代以来,周恩来纪念地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方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每一个活动中。我们把周恩来自建党以来维护党内团结、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建设现代化国家等的故事,融入纪念地新时代教学内容中,培养青少年从小知党爱党、懂得坚持“两个确立”和做到“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自觉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我们还通过“红色基因代代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专题思政课等创新形式,打造“研学、阅读、文艺、宣讲”四大课堂,举行江苏省高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暨爱国主义“行走的大思政课”、周恩来崇高品质涵育时代新人习养行动——“行走的思政课堂”等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纪念地讲解员创新宣讲形式,走进校园开展“百课进百校”活动;与人民日报出版社、淮安市教育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成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不断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让思政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为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

作者:祁素娟  编辑:王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