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改革的纵深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知难奋进、迎难而上,聚焦方寸之间,紧盯细微之处,从细处思考、小处着手,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奋力书写“微改革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发展”的时代答卷。
“微”中有格局,笃信笃行“强内功”。统一思想,凝聚合力。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倡导者、拥护者、实践者,坚定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厚植情怀,增添动力。要牢固树立人民情怀,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谋良策、思妙法、想实招、求实效,将焦点投射到乡风文明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等工作中,让“微改革”成为推动新发展的“加速器”“感应器”,让每一项“微改革”顺应民意、贴近民生、温暖民心。加压奋进,激发活力。依托“青年宣传干部成长沙龙”,强化队伍建设,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在“微改革”的火热赛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改”在小切口,创新创优“见真章”。优化体制机制,下好“先手棋”。要依托“基层工作要点月报、科室周例会、部门月度交流会”闭环管理模式,打开互学互进、贯通融通新局面。要建立完善网络舆情源头治理同步推进机制、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要情共享制度等,在应急处突、提前研判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各项工作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精度。优化资源整合,打造“强引擎”。要建立基层宣传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区镇(街道)齐发力的宣传工作网络,变一家独唱为百家争鸣,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争当号鼓手”的生动局面。要自觉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百姓增收、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区域治理等结合,建立“微改革”项目库,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当好先进理论解说员、直播带货服务员、社会治理维护员。优化供给方式,画好“同心圆”。“微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聚焦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在实践探索中推进落实。要紧盯需求优化供给方式,创新理论传播互动模式,实施“点单选购”开设“宣讲超市”,充实“海安元素”推动“方言土语”本土化表达,打造“网络课堂”“指尖课堂”放大全流量传播效应,全面凝聚党心民心、增进社会共识。
“革”出大文章,善作善成“展形象”。实化举措,弘扬文明新风。要创新内容、方法、载体,努力开创文明新风引领新境界,用好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实施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合理约定婚丧礼俗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礼仪模式,用周期短、易操作的“微改革”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竞相绽放。以“志愿之城”创建为抓手,开启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社区化服务、专业化建设、制度化保障、信息化管理新征程,打造“爱在海安 志愿之城”城市新名片,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要实施项目化、工程化、节点化管理,在提升城市宜居感、文化浸润度上精准谋划,书写塑形铸魂新篇章。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载体,用“文化熏陶”“专项整治”“清单推进”促进惠民举措落细落实,在改善人居环境中提升城市品质,在共建共享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构建“‘两中心一舞台’+‘三馆四基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高频发声,讲好海安故事。要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推动“智媒体”转型升级,创新新闻传播手段,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各类媒体贯通的崭新格局,全方位报道海安经济社会发展新举措、新成效,把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要深化与境外商会、境外侨领、境外项目常态联系,建强用好“海内外”新闻联络群,把宣传海安与推介产品相融合,把海外扬名与助力企业结盟相融合,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放大造势扬名裂变效应。要借助523文化艺术节、海安—东盟中欧班列,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提升海安国际传播能力,讲好海安故事、传播海安声音、放大海安元素、传扬海安精神,向世界展现多元、开放、发展的海安形象,提升城市美誉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者为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