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起步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落实。为落实省委“持续筑牢党的组织体系坚实依托 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展现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风貌,宣传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通讯》、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新时代基层党建在江苏”征文活动。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宝应县委组织部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宝应新实践,深入落实“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围绕大力弘扬“四敢”精神,针对部分干部出现的激情不足、意愿不强、能力不优等问题,靶向施策、持续用力,进一步完善考核鞭策、专业培训、激励保障等举措,用实实在在的组织担当持续引领干部敢为善为,以干部高素质助推发展高质量。
二、主要做法
强化考核评价,提高担当作为的约束。完善乡镇、机关部门综合考核办法,科学设置个性化目标,推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担当指数”评价更加科学。建立干部考察固定联系点机制,分组“对口”联系57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14个镇区,动态掌握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的“活情况”。采用“分类加权测评”法,结合一贯表现,对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成绩进行综合定性评价,同时对结果靠后的进行约谈提醒。近年来,将1名争先意识不强、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调离重要岗位,将3名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转任职级公务员,倒逼干部不敢“躺平”。
强化培训锻炼,提升善作善成的本领。围绕“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五访四问”专项调研,精准把握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次干部的“充电”需求。突出抓好资本运作、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干部亟需的培训,近3年通过“本地+异地”“党校+高校”“课堂+现场”等形式开展定制班、专题辅导班等125个班次,培训近6000人次,帮助干部弥补知识空白、能力弱项。强化学干融合,深化“四个一线”实践锻炼机制,近3年累计选派173名干部到乡村振兴、国企改革、信访维稳等一线实践历练。落实“1+1+1”帮带培养机制,强化业务帮带和日常管理,推动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强化激励保障,提振敢为善为的劲头。树立鲜明导向,做到评优评先向务实干事、实绩明显的干部倾斜。去年对5名获县“特别贡献单位”的党政正职直接定为优秀等次且不占名额。努力释放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最大效应,优先对34名在疫情防控等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晋升职级。重实干不唯年龄,先后提拔7名50岁及以上“老黄牛”式中层干部,有效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深挖各条战线勇于作为的个人或集体,先后编发22期典型案例,鼓励激励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用好谈心谈话“法宝”,对急难险重岗位干部,每年至少谈心2次、家访1次,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三、启示与探索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宝应县委组织部注重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打通拥堵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宝应县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等提供坚强干部保证,从中还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树干、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农业农村局等榜样。今后,宝应县将结合主题教育,在政治教育、思想引导、选拔任用、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完善,让更多担当作为的好干部竞相涌现、尽展风采。
(作者及单位:中共宝应县委组织部 杨健、朱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