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敏 通讯员 江萱 侯瑞芳
7月28日,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北门外,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南苑路东延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条1公里长的“专属道路”,专为新厂区设备进场而建。
“‘围墙外’的事,我们一点不用操心。”纳力新材料公司基建经理周心旺笑着说,在江都高新区主动对接、高效协调下,这条因纳力而生的道路,从5月施工队进场到6月底半幅通车,仅用了不到两个月,预计8月底实现全线贯通。
作为江都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扬州纳力新材料公司于2022年1月注册成立、入驻江都高新区。短短3年间,该公司不仅在全国、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去年登上赛迪科创全国独角兽榜单,更以90亿元估值跻身胡润研究院6月底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
探究这只“独角兽”的养成之路,公司董事长李学法的评价一语中的:“除了企业瞄准前瞻技术攻坚克难,背后更离不开江都区政府无微不至的‘一站式’服务。”
2022年项目签约时,最急的是找生产场地。“没想到江都高新区很快就回话,说有3.6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能盘活。”更让李学法惊喜的是政府部门的效率:专门派了服务专班蹲现场,企业提的需求“当天就有回应”;车间需要特殊用电,供电部门3天就拉通专线;从签约到厂房改造完成,只用了105天……当年11月,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创下“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速度。
“抢出来的时间,能让我们加快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李学法说,正是这股劲儿,让纳力在起步阶段就占了先机。
纳力二期项目建设中,一度卡在环评环节——区域排污总量指标暂时不够。“当时真睡不着觉,一天都耽误不起。”项目安环工程师毛骏至今记得那份焦虑,“市场窗口期很短,错过了可能就没机会了。”
江都区委、区政府了解到企业的急难愁盼后,当天就开了专题协调会。最终,区政府向市生态环境局出具承诺:先给项目批环评,后续一定落实排污指标。“这招‘承诺制’太关键了,让我们能合规开工,没错过市场。”毛骏说。
“一站式”服务,贯穿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纳力前瞻研究院院长彭佳博士随项目迁来时,最担忧家人安置问题。“政府不仅提供专项政策资金、人才公寓和医疗配套,更贴心地将妻子安排到扬州工作,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彭佳说。如今,公司拥有200多人的技术团队,建立材料、前瞻、应用等五大研究院。其研制的新型先进功能集流体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已申请及授权专利1300多项。近两年企业产销连年攀升,今年上半年完成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68.6%。
“‘独角兽’纳力诞生于江都并茁壮成长,这不是偶然。”在江都区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梅天顺看来,服务这样的企业,靠的是“专业+用心”。园区管委会组建12人服务专班,从项目立项到用地规划全程代办,企业只需“签字确认”。
政府的诚意,换来企业的信任与加码。纳力不仅将112亿元二期项目落地江都,更主动引荐总投资106亿元的博恒新能源材料项目落户,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
目前,纳力二期厂房及办公楼已建成,设备安装调试正紧锣密鼓进行,预计年底投运。纳力创始人、投资人张国平表示,纳力将持续加大投资,以新项目上马为驱动,朝着50亿平方米年产能、300亿元产销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到2030年生态圈企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