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抢滩“数字基建” 布局“七星园区”
2025-05-08 09:17: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通讯员 数宣 记者 邹平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网络基站……数字基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如何抓住这波政策红利,提升城市计算和存储能力?如何加快产业布局,用“数字钥匙”开启万亿级产业大门?记者日前深入我市数字园区、企业采访,对话相关部门负责人,探寻数字产业发展的新密码。

新基建:提升城市算力,夯实“数字底座”

当前,新基建正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回升向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最大的区别,就是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基站、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是其主要内容。”市数据局局长朱勇介绍,2025年,中国基建投资以12.8万亿元的总规模开启“十四五”收官之战,其中数字基建投入占比超15%,再加上至少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用于数智化基建,数字基建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火车头”。

如何抢抓这波基建红利,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筑基赋能?相关人士分析,当务之急就是要夯实数字基建两大基石——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池化,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则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两大技术的融合发展,为数字基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成为扬州发力新基建的重要突破口。

数字基建,算力先行。近年来,扬州引进中国电信江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集聚腾讯云、电信云、移动云、中联云港四个百亿级算力中心,全市算力规模达1.1万PFlops,单位面积机架数与算力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上线运行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构建全国首个跨流域超算中心集聚体系,汇聚天津、济南国家级超算中心,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以及苏州、无锡等运河沿线城市算力资源,实现算力互用、资源共享,运河算力平台案例入选全国“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第一时间完成DeepSeek大模型在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扬州政务云部署上线,让本地企业“开箱即用”。在扬州,“算”全国,正逐步照进现实。

在数据端,扬州也频频发力。在全省首批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3”规范性文件,形成覆盖数据汇聚、资源登记、流通交易、安全可信的全生命周期制度矩阵;建立数据中枢,实现数据高质量目录编制数过万、数据归集总量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均突破150%;推出扬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融资授信、数据产品挂牌等“多个首批”;筑牢数据安全防护屏障,在全省率先成立数据仲裁中心、首个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领域法律专委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数据计算和存储能力变得更强,扬州“数字底座”将更加坚实,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愈发可期。

新布局:打造专业园区,构建“七星连珠”

非标情况下的视觉识别,是阻碍智能制造进阶的世界难题。在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一家深耕AI机器视觉领域的“后端应用”企业——中工智联,创新研发出多种工业级机器视觉场景应用,探索出视觉检测环境非标难题的解决方法。该公司执行董事李颜君介绍,“运用AI机器视觉技术,可对产品的复杂瑕疵特征进行准确判断识别,尤其在汽车零部件冲压行业,一些微小裂纹缺陷依靠人工很难辨别,AI机器视觉自动识别技术可有效应对碎片化、复杂化的检测场景。”

在扬州,像中工智联这样的数字企业,正在各大数字产业园区拔节生长。

在数字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下,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成为构筑产业高地、营造创新生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数字产业视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制高点,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排兵布阵。在东西南北中各方位,差异化布局数字经济园区,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据产业园,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七星连珠”产业园区矩阵。市数据局副局长金立豪介绍,依托专业化产业园区,我市先后招引合作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335.6亿元。

向西,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生命数字科技、空间数字科技、能源数字科技三大产业集群为核心,重点引培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低空经济等相关新兴产业,已吸引科大讯飞、商汤善萃、360集团、甲骨文等龙头企业入驻,携手打造长三角数字产业新高地;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在智能制造端拥有依利安达线路板、华奕温控设备、亚新科智能制造、中驰智能等20多家“智造”企业,在应用服务端已落户中电科易华录华东总部、云征通信、燧人氏小型超算、晓枫车联网等30多家企业,形成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应用、关联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向东,扬州数据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服务、数字制造产业,预计到2030年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500家,在全省率先建成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园区;扬州云谷加快建设以“三河六岸”为核心区的扬州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力争通过3年发展招引孵化60家以上数字经济“双创”企业,并以此带动江都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突破400家、产值突破1000亿元;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引育软件、信息、航空等企业超600家,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人口达2.63万人,研发部署了“时空数据治理”“Alice”“航空百问”“飞行管控”“苏小云”等一批人工智能垂类模型……

再加上南部的扬州智谷、北部的扬州微电子产业园,特色各异、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数字产业园区格局正加速形成,成为承载数字项目竞相落地、开花结果的沃土。

新动能:发力数字招商,引来“源头活水”

数字经济的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驱动扬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不断刷新的数字产业项目。

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推进算力招商,发展算力产业,成为扬州发展数字经济的“先手棋”。扬州以算力基础设施为战略支点,大力实施算力招商专项行动,招引中国电子云、中电科易华录、城地香江,以及思必驰、科大讯飞、清华钱学森班AI团队等一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落地。

不仅是算力,扬州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在全面发力。开展域外招商,联合各地设立域外创新中心暨数字经济招商工作站,共用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共办数字经济招商活动,共招数字经济企业落地,吸引数字产业高端人才和项目资源向扬集聚;实施产业招商,紧密联系杰出校友和知名乡贤,挖掘链上高校、大院大所及平台机构资源,引荐与各板块、园区之间建立合作,推动项目落地。

人工智能是数字产业招商的主攻方向。为提高项目招引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市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企业招商清单,明确招商引资重点对象和招引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方向、分类型、分地域招商推介活动。

扬州大数据集团充分发挥“数字政府”项目的杠杆效应,以项目促招商,与中国电子云、苏交科等国内头部数字企业在扬成立合资子公司或科创平台,已签约落地15个高质量产业项目。扬州大数据集团董事长吴俊介绍,在活动招商方面,一年来成功举办扬州市数字发展基金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数十场,项目路演等17场次,累计对接项目85个,为扬州数字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基金招商也广泛应用于数字产业招商中。大数据集团副总何玮文介绍,通过扬州天使科创基金,已成功招引落地无问智行、小云智能、努咖智能、无界矩阵等多家数字经济企业,首轮投资500万元招引科信融一软件公司落地扬州数据产业园,实现开票在扬州、税收在扬州。

好的产业政策,往往最具说服力。扬州在全省首批出台“算力券”“数据券”政策,对定购智能算力资源,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应用的企业,按照实际支付智能算力费用30%的标准兑现补贴,通过“真金白银”激活“沉睡的数据资源”,打造吸引数字项目落地的产业高地。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