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君健
从黄海之滨到西北边陲,虽跨越万里,但阻隔不了盐察“山海情”。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第十一批江苏援伊·盐城工作组进疆以来,始终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紧扣“察县所需、盐城所能”,在民生改善、产业培育、文化润疆、智力支撑等领域全面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新时代盐城援疆工作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聚焦民生所盼
共谱项目惠民“新乐章”
近日,在察布查尔县琼博拉乡村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现场,压路机、洒水车等大型机械正忙碌作业。该项目总投资3946万元,全部来自盐城援疆资金。
据项目监理王新泉介绍,道路起点位于琼博拉镇森林公园景区,全长9.436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琼博拉森林公园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串联起沿线景点。“届时,不仅能全面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提升景区的吸引力,还有利于缓解伊昭公路盘山路段的交通压力。”
夏夜的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镇民族团结广场上,锡伯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关永昌正指导年轻人跳传统贝伦舞,新建的太阳能路灯将舞台照得透亮。“三年前排练要打手电筒,现在音响、灯光全配套。”关永昌身后,绘有锡伯族西迁史诗的彩绘墙与崭新的沥青路面将乡村装点得格外整洁,而这番巨变同样得益于盐城工作组投入的援疆资金。
多年来,盐城工作组始终把民生福祉摆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确保每年85%以上援疆资金用在基层和民生领域,让盐阜大地的深厚情谊在伊犁河谷生根发芽。“十四五”期间,察布查尔县城东实验幼儿园、新城区幼儿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孙扎齐牛录镇人居环境改善等一批重点民生援疆项目陆续落地见效,成为改善民生的“温暖工程”、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同时,盐城工作组高标准推进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四馆一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补齐民生短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夯实产业基础
共唱高质量发展“奋进歌”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资金、技术到市场拓展,盐城工作组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企业投产以来,不仅实现了稳定生产,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新疆禾美隆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瑜告诉记者,作为伊犁州第二家集“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各类生产线6条,年果穗烘干量达20000亩,年精装产量超4000吨,整体投产后,年产值达1亿元。
近年来,为助力察布查尔县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盐城工作组累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80余次,掌握产业发展信息460余条,成功引进河北铜业、玉米制种、油脂提炼、嘉鹏矿业等15个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为县域经济注入澎湃动力。在盐城工作组的助力下,伊南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1%。
今年初,经盐城工作组的牵线搭桥,新疆伊犁锡伯民族歌舞团应河南中旅集团邀请,亮相海南省三亚市,为河南中旅集团在当地精心打造的民宿、餐饮项目开业典礼增添了绚丽的文化色彩。演出结束后,河南中旅集团与歌舞团就未来合作达成了意向。
“走出去”才有“大市场”。在“生产基地、大礼包、直营店、城市客厅、进商超、接龙头、上直播”消费帮扶体系推动下,新疆“美食+歌舞”相继走进盐城、太原等地,形成稳定合作机制,全年助销察县农副产品超7300万元,让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新疆的步伐更加坚实。
在此基础上,盐城工作组全力助推文旅设施提档升级,白石峰森林公园总规获批,伊昭公路沿线功能区建设提速,“云下草原”度假村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锡伯古城与塞锡湖景区联动发展,节假日旅游持续升温。获批国家级射箭训练馆、引进国家级赛事、完成锡伯歌舞团市场化改革……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察布查尔打造全疆文体旅融合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文化润疆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近年来,盐城工作组紧紧围绕“文化润疆”工程,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倾力打造并支持“苏韵伊情”系列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搭建各族群众文化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有力助推察布查尔县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壮大基层文艺骨干队伍。
6月25日,由盐城工作组与察布查尔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我们村的舞”2025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察布查尔县半决赛暨第四届“苏韵伊情·舞动箭乡”广场舞大赛火热开赛。
比赛现场,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演员们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绣花女》《中国美》等一个个融合了浓郁民族特色与现代气息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掌声雷动,喝彩连连。
一组数据彰显两地情深,“十四五”期间,盐察两地交往交流356批次,促成两地298个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累计援助资金(物品)超3000万元。完善盐城29所中小学与当地29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机制,助力197名困境学子圆梦大学。
此外,盐城工作组持续擦亮“小白杨”文旅品牌,现代淮剧《小白杨》入选国家民委、中国剧协2025年疆内外巡演支持剧目,成为文化交流金名片。“苏韵伊情·淮扬美食箭乡行”“万人广场舞大赛”等活动蓬勃开展,让民族团结进步在基层生根发芽。
聚力智力援疆
共织人才赋能“锦绣图”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叩问来路,第十一批盐城援疆干部人才步履不停。盐城工作组始终将智力援疆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实施“组团式+托管式”教育、医疗援疆模式,以及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等,倾力打造扎根边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日,在察布查尔县盐城实验学校的教室里,援疆教师黄毅媛正在点评徒弟吾鲁帕·莫力达江老师的课堂表现。这是该校学期末举办的“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活动,15位援疆教师与16位本地结对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呈现了一场教育协作的精彩答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盐城工作组在智力援疆上持续推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助力教卫提质增效。察布查尔盐城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成绩跃居全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一本上线率创历史新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援疆团队获评自治区“优秀团队”。
不久前,在该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紧张上演。一名腹腔大量积液且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情况危急。面对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的挑战,盐城援疆医疗专家顾星挺身而出,凭借精湛医术,仅用不到5分钟便成功完成高难度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术,为患者解除了燃眉之急。实施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引入支气管镜新技术……2023年至今,盐城援疆医疗团队用一个个“首例”填补了技术空白,更造福了一方百姓。
万里倾情续华章,山海同心向未来。谈及未来,江苏援伊·盐城工作组组长曹亚表示:“盐察情深,历久弥坚。我们将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动援疆工作提质增效,奋力书写新时代援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盐城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