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3亿元的吉利新一代超集成电驱系统项目落地惠山
2025-09-01 08:18:00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八月的无锡,酷暑未消。在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近日,这里迎来又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吉利新一代超集成电驱系统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这个总投资33亿元的新项目,计划建设10条高性能电驱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套电驱、100万台电机和60万套电控的产能规模。目前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今年12月实现主体封顶,2026年第一季度可部分投产。而这距离吉利上一轮百亿级投资项目“星驱科技”在惠山投产,仅过去了两年半。

速度背后,是订单的飞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星驱科技在手订单迅速增加,仅海外客户订单就达到200亿元。产能扩张迫在眉睫。“地方政府部门的响应非常快。”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战略与行政总监吴鹏说,这种高效,延续了自2022年星驱项目落地以来,惠山经开区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同频共振”节奏。

当时,吉利集团投资100亿元在惠山建设高性能电驱动项目,作为其新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布局。该项目总用地310亩,分两期推进。

星驱科技作为吉利旗下专注于电驱动系统的核心板块,三年间实现了惊人的跃升。从2023年开票销售6.5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7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40亿元。

惠山经开区招商部门项目服务专员说,为推进项目快速落地,他们成立工作专班,实施“容缺审批”机制,实现了“三个月拿地、一个月三证齐发”,最终助力星驱项目做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当年投产、当年开票”,展现了“惠山速度”。

企业“跑起来”,离不开政府“护航”。星驱投产之后,惠山经开区持续响应企业从生产到生活的各类需求。“不管是深夜还是周末,我们在工作群里发消息,基本都是‘秒回’。”星驱项目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这种服务不只存在于线上。厂区东侧总部园区与西侧智造基地之间原本隔了一条河,员工往返需绕行约15分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惠山经开区主动协调,在原有绿地上新建一座桥梁,将通行时间缩短到3分钟。惠山还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上海—无锡协同办公空间,为本地专家安排国际社区专家楼,同时在厂区附近配建蓝领公寓。其中一栋约300套公寓今年初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当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惠山经开区还协助企业完成产能技改备案,使产能增长数倍,显著增强了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

龙头企业落地,产业链也随之而动。星驱作为“链主”企业,很快显现出强劲的带动能力。在投产不久后,星驱发现方圆一公里内就有3家本地企业的产品可纳入供应链试用。经过比选,其中1家企业成功成为一级供应商。“星驱生产计划非常紧,更多本地供应商参与,既能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周期,也能帮助本地企业成长,最终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惠山经开区“星驱”服务团队成员介绍。

从市到区,各级政府主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组织多场对接活动。2024年,星驱与5家本地企业签署了超30亿元的采购协议,涵盖半导体、电机、铝压铸等领域。一条以星驱为核心的“星链”正在无锡快速延展。原本是二级供应商的江阴高拓精密模具,也因技术过硬、响应及时,成功晋升为一级供应商。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惠山加速形成。

目前,星驱科技已拥有435项专利,其开发的400V/800V电驱动系统及混动电机等产品,已为吉利旗下多个品牌及其他主机厂配套,并带动区域技术水平整体提升。2024年底,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星驱二期总部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新电驱项目在未来建成投产,一个集研发、试验、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电驱产业生态体系正在无锡加速成形。

政府服务效率和企业发展速度的双向促进,正在惠山这片产业热土上持续上演。惠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的是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打造真正亲商、重商、安商的营商环境。”而星驱科技也以持续翻番的销售额和不断扩产的投资决策,回报这份支持。

(裘培兴、黄振)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