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在官网发布公告,公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我市共有6名专家学者入围名单,他们以无锡为奋斗的根据地,勇攀科学、工程技术高峰,成果应用及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海外。
上月,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顺利完成命名交付,它不仅填补了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实海验证中试平台的空白,更将为后续大洋科考蹚出一条新路。“未来”号历时六年研发设计建造,担任该项目总指挥的正是刚刚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的叶聪。作为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及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叶聪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为代表的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一步步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的全过程,推动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向全面自主创新方向发展。
作为无锡“家门口的科技人才富矿”,江南大学集聚着耀眼的“智慧星光”,本次共有五位专家入围两院公布的候选人名单。其中有深耕淀粉工业三十多年的顾正彪教授、专注研究纺织装备智能制造的蒋高明教授、突破油脂工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王兴国教授、聚焦糖质资源高效生物转化利用研究的吴敬教授,以及在手性纳米结构制备与生物效应方面取得杰出研究成果的“80后”学者匡华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五位教授都毕业于江南大学或其前身——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大学),在无锡的创新土壤上成长、耕耘多年,收获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内的多项高级别科技奖项,他们的技术成果也从无锡出发,在我市及全国各地培育出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演绎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无锡籍及在锡工作的两院院士已有96人,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高层次科技人才星光闪耀,无锡依托院士对人才、产业的“磁场效应”,大力培育“院士经济”。2021年,位于阳山镇的“无锡院士小镇”正式启用,集休闲康养、成果展示、科创孵化、路演洽谈、信息汇聚、共享平台六大功能于一体,引进院士智力资源、抢占创新智高点,目前已吸引102位院士入驻,为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对顶尖人才给予“顶格支持”,我市设立的人才项目资助金额最高达1亿元,目前已多次兑现“亿元级”人才支持。(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