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今年39个项目获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同比增长30%
2025-09-18 09:20:00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朱世萍 通讯员 王丽

“水系锌基电池具有绝对安全、绿色环保、低成本等优势,但锌金属负极会受到活性水的腐蚀和析氢反应的影响,在极端条件下性能更差。谁能解决这一难题,谁就能抓住电池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双登集团前瞻技术总监孙全说。9月11日,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双登集团与复旦大学签订协议,将针对圆柱型水系锌离子电池研发展开攻关。

今年以来,我市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创新导向,进一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如何将企业生产线与高校实验室精准对接?双登颇有心得。不久前,企业批量生产中国首款通信低温智能钠离子电池,实现了-40℃至60℃宽温域稳定工作,循环寿命可达4000次以上,解决储能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容量小、充电难、寿命短的行业难题。这一创新突破,就得益于双登集团与清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

“将生产线上的难题在实验室解决,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带到生产线应用。”双登集团副总裁钟义华说,企业会定期梳理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痛点,与高校科研人员交流碰撞,构建起“需求导向—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新型钠离子电池项目实施中,曾出现实际生产跟实验室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他们和清华团队多次对配方进行优化调整,才使产品性能达到最佳水平,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目前,这款钠离子电池已经在西藏、青海等地进行试点批量应用,海外通信运营商也在进行相关测试验证。

联通技术需求与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泰州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的一把“金钥匙”。今年,我市39个项目获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产业领域涵盖生物医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海工装备、节能环保等,立项数量同比增长30%,为近年来增速最快。

“我市主导产业对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突破的诉求强烈,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能力仍是相关企业的首要选择。”市科技局合作处处长纪敏介绍,打开企业需求数据库可以发现,技术开发类需求占比61.7%,其中生物医药类占比24.9%、装备制造类占比28.5%、新材料类占比22.1%。同时,“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长显著,大量企业正从单一技术获取向创新能力建设升级转变。

在转化链条的另一头,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技术成果的“输出方”,其“聚企聚才、提级提效”的作用正不断凸显。

“概念验证中心是提供成果转化的平台,如同桥梁一般,一端连接科研成果的供给,一端连接企业的需求。”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主任万有表示,该中心建立了系统化的概念验证流程,整个流程由五大支撑平台(生物医学分析仪器平台、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概念验证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和疾病动物模型平台)共同保障实施。以临床研究平台为例,该中心已协助12家药企的20余种创新药与医疗器械品种在北大医学附属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致力于解决高校成果不敢转、不会转及不能转等一系列问题,该中心已经开展两批共16个项目的概念验证,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4篇,申报知识产权2项,其中“非血脂依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新生儿脑功能”“多能干细胞体外高效分化人类胰岛”等多个项目正对接进行落地转化。

针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我市鼓励企业采用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建厂等多种模式推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集成式’突破,需加强要素服务保障,推动技术、人才、政策、金融等要素资源导入,建立起贯通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的‘全链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市科技局副局长马扬光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概念验证+拨投结合+投资基金”全链条支持的重点科创项目培育机制,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泰转化。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