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晓琳
“电动车充电区紧挨厂房有安全隐患,街道组织‘综合查一次’后,我们立即整改,重新规划了充电区,现在员工车辆充电安全又方便!”近日,记者走进苏州索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彩芳指着新划定的电动车充电区域,语气里满是安心。这处曾经让她担心的隐患点,如今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加分项”。
苏州今年4月开始在全市推进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整合镇(街道)综合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消防综合监管工作站、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机制办、公安派出所消防力量、辖区消防救援队站等五支队伍,打破部门壁垒,攥指成拳破解多头监管难题。吴中区就是该机制落地的试点区域之一。
炎炎夏日,在吴中区城南街道“五位一体”联合办公室里,综安办、消防综合监管工作站、派出所消防部门、专职消防队等部门的负责人正在进行每周五固定举行的“周研判”会议。“本周消防排查九小场所73家次,整改隐患11处”“安监指导企业34家次,剩余12条隐患跟踪闭环中”……一个个数据、一项项进展,在交流中清晰呈现,下周的联合检查计划也随之确定。
这样高效协同的场景,在半年前的吴中区还难以想象。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吴中区既有密集的城市社区,也有散落的农村村落,“厂中厂”、混合楼宇、小餐饮小商铺遍布,多业态交织的特点让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成了“老大难”。“以前安监、消防、环保分头查,生产节奏总会受影响。”吴中区某五金加工企业负责人回忆,重复检查不仅分散企业精力,有些问题各部门标准还不一,整改方向企业负责人很难把握。
“过去协调其他部门,有时会遇到‘人找人找不到、事推事推不动’的情况,现在‘五位一体’把五支队伍聚到一起,信息互通了,合力自然就有了。”城南街道综安办副主任周晓阳的话,道出了机制创新的核心。在城南街道,五支队伍实现“合成办公”,安监和消防的工作人员聚到一起,遇到企业隐患问题,当场就能跨部门沟通;每日通过“五位一体”微信工作群汇总动态,每周由街道党政分管领导牵头开研判会,每月做一次全面汇总。“日小结—周研判—月汇总”的闭环机制,让监管从“碎片化”变成“一体化”。
既守住安全底线,又为企业发展减负护航,“五位一体”机制还展现了快速响应的优势,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解多类忧”。前不久,城南街道接到线索:某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存在钢结构平台违规搭建问题,部分平台占用消防通道,甚至超出红线建设。按照以往流程,安监查安全、消防查通道、建管查规划,至少要跑三趟。而此次,街道“五位一体”联合检查组开展专项整治,一次上门就完成了281家企业的排查。最终,35家企业的违规钢平台被拆除停用,53家企业完成安全检测评估,2家意图违规搭建的企业也被及时制止。“要是分开查,至少得花一个月,现在两周就解决了,还不耽误生产。”园区内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