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加快构建“新”产业格局
2025-07-03 08:08:00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徐书影)昨天,高温来袭,在如东沿海,一条由风电场与光伏电站组成的绿色“风光带”正全力捕风吸光,全天输送超40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大约可满足40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截至目前,如东县新能源装机已突破800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超810亿千瓦时。

如东是海洋资源大县,近年来坚持“向海发展,耕海图强”不动摇,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发布海洋强县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海洋产业提级、科技创新提升、绿色数字化提效、基础设施提档、重点园区提质等五大行动,力争到2030年,培育形成7大海洋产业、3家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5家省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

向着大海,追“风”逐“日”。20多年来,如东先后招引中广核、龙源、华能、国电投、通威等一批能源巨头企业落户。为强化新能源产业配套能力,如东还以“强链补链”作为关键抓手,培育出中天科技、海力风电、强生光电等一批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同时引进重通成飞、上海电气、远景能源等风电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逐步实现了从海缆制造、主机装配、叶片生产、塔筒加工、光伏组件装配到海上运维服务的全链条覆盖,构建起完整且协同高效的新能源全产业体系。

与海为邻,向海而兴。在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的亚达绿能船海装备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二期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高端海工装备;总投资11亿元的永大重型化工装备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后预计年产5万吨重型化工装备;总投资30亿元的远东海缆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达产后可年产2000公里光纤复合海缆、特种电缆,6000公里高性能特种海光缆和2.7万个电缆附件,将补齐如东风电装备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据统计,过去两年间,如东沿海板块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04个。

为进一步打通向海发展通道,当下,如东正在加紧推进金牛码头工程建设。2023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如东洋口港口岸扩大开放至金牛作业区,扩大开放岸线长度4500米、3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泊位。目前,该工程W1通用泊位已通过交工验收,N1、N2泊位正在加紧推进桩帽施工,整座码头全面建成投运后,将有助于如东沿海港口向腹地产业布局靠拢。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