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加速度”到“民生温度计” 南京葛塘街道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5-11-26 16:33:00
来源: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
【字号:  】【打印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丁小玲 通讯员 吴婷 王怡)初冬的南京,寒意渐浓,但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的发展热浪却扑面而来。滁河岸边,精灵探险部落里欢声笑语、人流如织;广袤田野,“无人农场”里智慧农机静默耕耘;都市产业园破土动工,满眼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幅经济繁荣、城乡融合、民生幸福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科创赋能,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从拿地到开工仅用45天,‘五证齐发’让项目落地效率翻倍!”提及南京迪威尔高温合金项目的落地过程,项目负责人的感慨,印证了葛塘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实力。作为江北新区首个实现“五证齐发”的项目,其快速推进的背后,是街道“推进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服务企业行动”的精准发力。

数据是发展的最好证明:2025年1-9月,葛塘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28亿元,同比增长8.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7.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15亿元。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项目为王”的招商定力。街道全年招引投资14.84亿元,英发华陵渔光互补、蚂蚁集团文旅投资总部等亿元以上项目相继落地,新型都市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为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街道深入开展“消负行动”,党政领导带着“访企十问”清单,挂钩联系160家重点企业,走访189次,办结企业诉求51条,以“零距离”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科创更是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持久动力。在“研产贯通行动”推动下,街道主动对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院所,新签产学研协议13项,引入优质科技型企业26家,5个科技项目成功转化。“我们正推动经济结构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批重点项目的储备,为未来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心剂”。

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绘就“和美卷”

白墙黛瓦,麦苗青青。走进刚刚获评“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官塘河村,智慧农业平台正实时监测着农田的“脉搏”。今年,街道以近5000万元资金撬动7个农业工程项目,建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500亩省级“无人农场”核心区,推动农业生产从“人力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看手机就知田间事,方便急了!”种粮大户邵师傅的切身感受,是科技兴农最生动的注脚。

集体资产“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1-9月,街道完成集体资产产权交易项目52个,盘活资产16处,成交总金额近亿元,创历史新高。

“农业+体育+文旅”的融合模式,则让乡村资源焕发新生机。“YUE动葛塘”全民健身品牌、自行车赛、“滁河韵”帐篷季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下一步,随着蚂蚁文旅、智慧冷链物流等项目的推进,一条“从田间到餐桌、从体验到消费”的产业闭环正加速构建。

民生提质,宜居画卷写满“幸福感”

“现在通过雨污分流工程,暗涵修好了,再也闻不到异味了!”彩苑小区李阿姨的笑容,是民生工程最温暖的答卷。2025年,街道推进113个城建项目,投资3200万元的滁河生态缓冲带项目获批,一系列管网清疏、泵站维修改造工程落地见效,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细微之处见真章。葛塘老街环境整治清理垃圾11.5吨,小汤路创建“小广告治理标准化街巷”,新增地铁站停车位680平方米……这些“微更新”正持续提升着居民的获得感。

民生保障的温度,藏在每一件实事里。1682套安置房顺利完成结算拿房,“塘心小筑”品牌发放教育资助金56万元,托育点建设扎实推进,主题招聘会帮助百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安全稳定是民生底线。街道创新“12345”热线“一把手提级办理”机制,群众满意率超85%,试点“无工单小区”满意率达100%。445个微网格实现服务全覆盖,成功化解多件历史遗留矛盾,营造了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党建引领,实干担当锚定“新航程”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葛塘街道深化“红驿葛塘”品牌,通过“红色讲塘”等平台淬炼干部队伍,调配5名人员充实到平台公司,分三批次对8个村(社区)人员优化调整。同时,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廉洁防线,为发展保驾护航。

思想聚力强引领,街道以“青春新声”宣讲团成员为主力排演原创微话剧《我的父亲仇天泽》,并通过实景式展演,让红色基因“声”入人心,用青春之火点亮信仰之光。此外,文明实践推出“全域全时”项目,获国家级平台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葛塘已锚定新目标:202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向4.79亿元迈进,招引更多亿元项目,实施“精致葛塘”建设计划,让城乡更宜居、民生更暖心。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田间地头的智慧耕耘,从老旧小区的焕新蝶变,到和美乡村的宜居画卷,葛塘街道正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城乡融合、民生幸福的崭新篇章。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