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王健
7月5日,“苏超”比赛进入第六轮争夺,南京队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主场对阵苏州队。球员场上拼抢、妙传,听数万人呐喊助威,尽享“高燃时刻”;观众热情呼应,线上线下加入“群口相声”,当好“氛围组”。“苏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快乐,是“苏超”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经济动力之一——这个业余联赛一脚“踢”活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空间,成为“一纸票根激活多城消费”的“超级IP”和内需增长的新引擎。爱足球、爱美食、爱旅游、爱家乡、爱生活……南京,是座爱“乐”之城;快乐经济,正在“笑”纳更多发展新机遇。
享受味蕾满足带来的快乐:无论输赢,一碗烟火慰平生
对于比赛,“苏超”有主场、有客场,有场上、有场下;对于城市,则不分赛时、平时,时时处处是“全时苏超”“全域苏超”。这份无处不在的城市欢腾,最接地气的注脚,就藏在升腾的蒸汽与诱人的香气里。
社交平台上,“来南京看球赛吃啥”成为热帖——那是一场餐桌上同步进行的快乐“苏超”——赢球了,“撮一顿”庆祝;输了,没什么大不了,吃点好的从头再来;球瘾未消,边吃边沉浸式“复盘”;看台结识新朋友,几顿小龙虾配啤酒,就成老朋友——生活的快乐,八九不离“食”。
南京高度重视餐饮业发展,将其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的重点领域,让“争鲜”成为城市美食的常态。曾让袁枚写出《随园食单》的南京,也将街边小吃与高档餐厅一起送上了2025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名单上,家家有绝活;欢聚时,人人有快乐。
是给力的快乐——“五碗馄饨,每碗加俩蛋!”球赛开场前,市民李先生和朋友走进曹都巷金陵杨家馄饨店。淋上鲜红辣油,撒上翠绿香菜,咬开滑嫩馄饨,鲜香汤汁唤醒味蕾,让人忍不住想为生活“爆灯”:“痛快!”
是满足的快乐——在李记清真馆,面团在案板上甩得“噼啪”作响,肉馅披上面皮,“哧溜”一下滚入热油,牛肉锅贴腾起油香。餐馆一角,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行李箱“排排坐”,票据打印机“吐”出长串订单,“种草”已久的天津食客李女士咬开焦香的脆皮:“这一趟值了”。
是升级的快乐——金陵饭店梅苑餐厅,金陵盐水鸭、蟹粉狮子头端上桌,李晓和朋友大快朵颐。因为“苏超”,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大学同学又在南京重聚。“以前在南京上学时,我们周末踢完球,就到学校附近的小馆子里面吃一顿,现在重温旧时光,真畅快、真开心。”他说。
味蕾满足之处,便是快乐经济的鲜活主场。南京美食文化底蕴深厚,饮食风味融合南北,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
这里有韵味十足的老味道,《儒林外史》中的秦淮茶社、《南都繁会图》里的盐水鸭、《随园食单》中的金陵菜谱,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味觉记忆。
这里有兼容并蓄的厚味道,文人菜的清雅、清真菜的醇正、市井小吃的鲜香,与法式甜品、意式咖啡碰撞出“百味无界”的包容气度。
这里更有崇尚创新的好味道,秦淮小吃淬炼新味、主理人小店引领“食”尚,南京餐饮在经典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里,一碗烟火慰平生。
享受读城满足带来的快乐:为心灵充电,体验城市“特供”
享受过“球”的欢愉,来南京又怎能错过“城”的“快乐特供”。绿茵场上,看到的只是一“脚”,读城才能更好感受这座爱“乐”之城的魅力。
漫步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看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驻足“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浦口火车站街区,重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流连“最美书店”,买几本好书……在首批“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中国“书店之都”、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推广城市”,街头巷尾“连”着字里行间,走读间,人们与球场外的南京“对齐颗粒度”。
住在长白街的臧阿姨会告诉你,南京有头条巷、二条巷、三条巷、四条巷。“过了长白街再向西走,还有八条巷、九条巷。”条“条”有故事,条“条”通大道,条“条”都自在。
结束了CityWalk,还有博物馆可逛,而且大有“看头”,谁来了都能找到“钟爱”。
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刘德华”城砖,六朝博物馆里凭借呆萌“表情包”出圈的人面瓦当,南京博物院带着“瞅你咋地”表情的西汉金兽、“少女心”十足的“小粉炉”,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内“哪里不会点哪里”的“魁星点斗”……历史文化“显眼包”总能逗你笑开颜。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博物馆中静静伫立的古老文物,给公众带来的不仅是短暂的休憩,更是情绪的纾解和处世智慧。“获得了内心的平静”“那些文物仿佛在告诉我,不要慌”“原来古人也有自己的‘拉布布’,真好玩”……观展不仅是与历史对望,更在与现实对话,从中汲取情绪的“养料”。
逛完城,也去山里看看。
在南京,逛动物园的快乐,不是“小孩哥”的“特权”。来到拥有68公顷森林的南京“顶流”之一红山森林动物园,久居城市的年轻人可以与大自然“奔现”。动物们随性“营业”,却让游客乐此不疲。看川金丝猴“日常打闹、一秒和好”、狼群“实力比拼”,还有南浣熊“合作带娃”,莫名就有种回到赛场的熟悉感。
自称“百兽之王”的园长沈志军观察到:“通过逛动物园,年轻人可以在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收获无穷快乐。”
享受消费满足带来的快乐:将情绪“置顶”,让精神“回血”
“苏超”球票价格普遍在10元左右,十分“亲民”。花点小钱买快乐,悦己成为都市人的头等大事。热情抢票、跨市追赛,是年轻人补充能量、精神“回血”的快乐之道。
赛场上,为别人“加油”;赛场外,也用快乐花式为自己“加油”。
“出出汗,多运动,人会觉得更幸福。”下班后,在建邺区上班的“00后”白领李迪,会去健身房锻炼,保持身材和健康。“对符合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事情,我都愿意买单。”
如今,南京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早已超过四成。玄武湖边、长江之畔,早晚跑步的人群络绎不绝;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等传统项目场地在休息日基本供不应求,赛艇、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在部分开放水面遍地开花……
绿茵场上拼尽全力,也关心自己的“OOTD(今日的穿搭)”。“苏超”比赛期间,在6月28日开业的迪卡侬南京百家湖店,运动有了更多新玩法。穿着印有“南京”字样球衣的店长尹红强,将提供球衣印花服务的广告牌挂进足球用品专区。除了在自行车上印花,帮助顾客DIY,制作印有姓名、球队名称和应援口号的印花球衣,也已成为这里的热门业务。“运动不只是竞技,也是生活,或许人生并没有因运动而产生巨大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充实了。”尹红强说。
在南京奥体中心,欢乐的主角可不只有“苏超”。多少个夜晚,荧光棒的海洋随着音乐掀起阵阵波浪,合唱声、欢呼声如山呼海啸充斥整个场馆。前不久,在安徽工作的林潇特意利用周末跑到南京看演唱会,“在现场和几千人一起合唱,那种情绪释放的快乐,值得我跨省奔波。”
在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的南京,“买买买”的快乐也能“0帧起手”。今年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1.1亿元,同比增长6.3%。
“苏超”比赛带来“超”级快乐,“苏超”球迷、市民游客“超”爱南京。快乐南京,“笑”迎您来!
【记者手记】
为快乐奋斗,也为快乐买单
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六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提出要“放大‘苏超’出圈效应,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
一场“苏超”,赛场内外无旁观者。汗水皆为热爱,输赢皆是欢歌,全程“快乐局”。群众的“小乐子”里,也蕴藏着发展的“大路子”。
《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揭示,“心情好”已成为消费者增加支出的重要因素。这些“情绪消费”的蓬勃涌动,本质是大众对精神家园的深耕,对美好生活图谱的主动描绘。
今夏的快乐经济沸腾,“苏超”只是“火种”,真正的“燃料”是人民对幸福的炽热渴望。当消费从“衣食必需”升华为为热爱投票、为共鸣付费,健身房里的挥汗、音乐节上的合唱、运动场中的呐喊,便成为新时代的民生刚需。这不仅是人们“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期冀,更是经济从“量变”到“质变”跃迁的生动注脚——发展为了人民,而人民正用脚步定义何为“美好”。
“快乐经济+”的澎湃动能,催生了解压经济、治愈产业、社交消费等新业态,也重新丈量了发展的标尺。“硬资源软开发”的巧思,正是城市对群众情绪需求的精准呼应。当发展从GDP数字走向人心温度的刻度,当城市空间持续分泌“快乐因子”,差异化竞争力便自然生长——因为让人快乐的地方,必是心之所向。
【专家观点】
从球场激情到城市共情,南京踢出快乐经济
丁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作为业余足球联赛,“苏超”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比赛本身,变身城市快乐经济的发动机。它搭建起从体育赛场到餐饮、娱乐、休闲的多链条消费,也印证出人文经济学的新发展逻辑。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球赛,更是南京人对城市、生活的热爱。因而发挥好“苏超”的出圈效应,让文商体旅更深度地融合,让“打卡”变成“体验”,让“消费”变成“共情”,也成为南京快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情绪价值,撬动城市新增长
庞雨蒙(江苏现代财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苏超”现象生动诠释了快乐经济的乘数效应,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价值空间与机遇。
其一,赛事IP成功构建了“情绪价值—消费行为—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通过将足球竞技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社交娱乐场景,“苏超”突破传统赛事边界,构建了“观赛+美食+文旅”复合消费链;其二,该模式精准契合了“Z世代”消费心理转向。当“为快乐付费”成为新刚需,城市经济供给亟需从功能型转向情感型。南京借力“足球+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将赛场激情延伸至城市街巷,推动游客从“赛事观众”转变为“城市体验者”。
“苏超”的快乐经济实践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可依托大数据与消费行为分析,精准把握快乐经济在不同场景的运行规律;同时,深化文商旅体产业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跨界生态,推动快乐经济从自发成长走向系统性培育,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情感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