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人才竞争力,南京何以居第六?
2025-04-27 08:55: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报告从人才供给、需求、吸引、生态四个维度,对全国296个城市进行了全面测评,其中,南京凭借强劲实力,在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六,在新质人才供给指标、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名前50的城市中均位列第五。

南京如何?

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

“新质人才”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所需知识和技能,有意愿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对新质生产力做出贡献的人。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占据榜单前三位,其竞争力指数大幅超越众多城市,共同构成第一梯队。杭州、广州、南京、成都、苏州等城市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各自拥有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形成新质人才汇聚的第二梯队。报告还指出,深圳、北京、上海及南京、杭州等南方强二线城市对异地新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大。

在新质人才供给方面,南京位居全国第五,其新质人才总投递人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与广州、杭州等城市并驾齐驱,显示出南京在吸引新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特别是新质人才学历方面,南京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占比为4%,仅次于京沪深的11%、7%、6%,高端人才汇聚。

新质人才生态指标,南京同样排名全国第五。报告指出,这一指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线城市与经济强市凭借发达的经济,能提供大量岗位并投入资源完善医疗等配套设施,优化环境与科教,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科教资源富集或重视科教投入的城市,依靠人才培养及科研优势吸引人才。同时,环境优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因生活配套优势提升竞争力,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整体在此方面表现较好。

在人才吸引方面,南京也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报告显示,南京的异地新质人才投递人数在全国总异地新质人才投递人数中占比达到3%,表明南京对异地新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南京的同城投递新质人才占比也达到了3%,显示出南京在留住本地新质人才方面的较强能力。在人才需求方面,南京同样表现不俗。报告显示,南京的新质人才总招聘职位数在全国占比达到5%,显示出南京对新质人才的旺盛需求。

记者还了解到,南京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里,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和第六,并再次荣获“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全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

众多数据相互印证,勾勒出南京人才涌流、活力迸发的蓬勃画卷。

何以南京?

政策“春雨”伴发展“东风”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招引、培育、助力、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组合拳”。

政策给力——接连推出“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紫金山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政策,统筹校地企资源,承诺在学校优厚待遇基础上,叠加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帮人才“上一步台阶”。同时,作为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以帽取人”,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充分赋予用人单位举荐权,不拘一格评才荐才。去年南京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中,46.7%名额直接给到高校院所,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53.3%。

服务贴心——聚焦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关键小事”,南京重点抓好院士专家、青年人才等“关键群体”,用好“紫金山英才卡”“12345”人才服务热线等“关键渠道”,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平台广阔——全市现有普通高校53所、“双一流”建设大学13所,国家级创新中心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4家,部省属科研院所61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万家。

特别是在去年,南京举办“千名博士招引周”,不仅首次统筹全市资源,设计25条博“揽”金陵产业专线,还专门为人才准备了“青柠有礼”礼包,包括短期免费过渡性住宿、免费地铁通勤福利、13家景区免费开放等服务,让世界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与爱护。

一系列努力之下,南京成为人才“近悦远来”之地。数据显示,南京现有两院院士96名,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居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当人才如百川归海般不断集聚,便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反过来又成为南京广纳天下英才的金色招牌,持续推动城市人才发展螺旋式向上。

“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学习在南京,企业成长也在南京。”天创董事长刘爽感慨道,“这座城市既有温度,也有资源,能够支撑中小企业早期创业所需的人才、资金和市场等要素。”其公司今年年初推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目前已获数千万元意向订单,预计年内量产。

怎样攀高?

把礼遇人才镌刻为城市基因

服务没有天花板,人才工作也没有完成时。南京要如何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巩固和提升新质人才竞争力?

一个人才专属节日,或可窥见南京的思路。每年5月18日是“南京人才日”。去年“南京人才日”开幕式上,新一批“科技之星”亮相,首批市级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峰项目、“U35”强基项目入选者代表领取资助资金。

“来南京来对了!”冯教授目前就职于东南大学建筑系,主要研究城市可持续建成环境系统工程,去年成功入选“U35”强基项目获得资助资金。“感受到很大的正向激励。”他告诉记者。

不止“一时热闹”,更看重“长久陪伴”。去年,南京推出“才遇金陵、四时长伴”服务品牌,将人才关怀贯穿全年。该品牌整合自然探索、专题研修、技能提升等资源,打造“人才常聚、大门常开、服务常在”的长效交流平台,让“人才日”从一年一度的活动,变为四季常新的服务盛宴。

既仰望尖峰人才,更拥抱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南京深知,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汇聚多元人才之力。从行业领军者到青年才俊,从科研骨干到技能工匠,都能在南京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奏响人才发展的“大合唱”。

以“人才日”为牵引纽带,南京把礼遇人才体现到人才工作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通过一年年的接续奋斗,将其镌刻为独特的城市基因,在全域全城全民兴起尊才爱才的新风尚。

“政府和公司对我的个人生活、科研开展都很支持,刚回来还特意安排了人才公寓,离公司特别近,平常工作需要一些的设备,也配备得很齐全。”中汽创智仿真分析总监苏博士原本在海外做新能源汽车开发,前两年通过人才引进回国,“我们已经开发二代氢燃料电池电堆,性能指标在国内领先。”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城与人同频共振、人与城共赴未来。南京喊出“有宁才更好”,热烈期盼着每位人才的到来,甘愿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做好人才的“娘家人”,将“阳光雨露”洒在了人才最需处。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