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海霞
通讯员 仇铭峤 张桐恺
“现在小区有啥事,群里一发、驿站一议,处理结果还定期‘晒’出来,我们业主心里亮堂堂的。”淮安生态文旅区绿地二期小区居民郑大燕边翻看微信群边对记者说。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仿佛小区治理焕发新活力的“协奏曲”。
绿地二期共有3082户居民,人口密集、诉求多元,曾因物业管理问题成为投诉“重灾区”。“一年多前,小区每月12345投诉量高达80多件,多数是物业相关问题。”郑大燕坦言。如今,这一数字降幅超40%,12345平台上的表扬工单更是从无到有、持续增加——变化的源头,正是该区借鉴“信托制”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推行的“阳光物业”治理新模式。
“通过制定开放式预算、设立阳光账户、推进收支双晒、建立监察人制度,逐步构建起阳光透明、开放参与、协商共建多元共治格局。”该区党建办主任许洪波介绍。目前,绿地二期、诗书雅苑2个小区作为首批试点,年底前将再拓展6个小区,推动物业治理从“政府干、群众看”转向“一起议、共同管”。
“家里白事不知如何协调,楼栋长一上报,社区和物业立马就上门帮忙。”绿地二期118栋业主郑先生感慨。高效回应的背后,是生态文旅区构建的“办事处党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示范户”五级组织链条在持续发力。目前,全区所有小区实现物管会全覆盖,党员占比超60%,党群驿站、物管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办公,推动“接待、办公、议事、解决”四个一体化,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小区现在也有‘家庭账本’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全部进账户,我们业主有查询密码,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诗书雅苑小区物管会主任刘国柱介绍,该区在试点小区推行“阳光预算”,量身定制预算表单,梳理近三年收支,刚性支出“开绿灯”、弹性支出“亮黄灯”,确保物业费用合理透明。区建设管理局同步开展公共收益专项审计,全覆盖审计小区账目,创新“物业申请+物管会审核+社区党委审批”监管机制,推动“糊涂账”变“明白账”。“现在预算公开、服务对标,我们物业费交得放心!”一位业主在社区开放日活动上说。
“这是本月工作计划,请查收。”“上周反映的路面破损已修复,请大家评议。”……郑大燕的微信群里,曾经的“火药味”被一条条公开透明的“晒单”所取代。郑大燕逐条翻看,并踊跃参与讨论。她笑称,“现在半天不看就‘99+’条消息,全是实打实的进度和反馈,得赶紧‘爬楼’补课。”
在生态文旅区,这样的“晒单”已成常态。该区创新推行“十晒”机制,涵盖收支、服务、工单、评价等内容,推动物业从“暗箱操作”走向“阳光运行”。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为“区级总监察人”,构建起“办事处+社区+物管会+业主+专家”五级监管体系,每季度开展绩效考评,以服务“含金量”助推物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绿地二期4户业主自发为物业服务中心送来锦旗。“问题被看见、处理受监督、结果有交代,这一年小区环境改善了很多,我们还成了社区‘合伙人’,感觉大不一样。”一位业主代表说。截至目前,试点小区累计投入46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公共收益首轮审计,累计追缴资金565.79万元,为社区办实事、解难题提供有力支撑,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阳光,不仅照进小区楼道,更照进居民心里。”许洪波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慧新城管家”平台应用,推动数据全域覆盖、服务全程在线、监管全面闭环,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投诉频发”到“点赞不断”,淮安生态文旅区正用党建“红线”串起治理“千条线”,织就一幅“透明参与、协商共治、温暖宜居”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