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治理”在天宁越“跑”越远
2025-09-20 07: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徐维庆 通讯员 沈婷

在常州市天宁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奔跑的治理”新力量。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他们,成了该区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拨打“12345”之人,成了“12345”的人

骑至小区门口,外卖骑手唐福国放缓车速,向门岗保安点头致意,对方抬手回礼,开门让他进入。这样的场景,是唐福国现在的工作日常,过去可不是这样。

2017年,唐福国从盐城来到常州天宁,成为一名外卖骑手,配送范围集中在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骑车省时间,但小区保安总说不安全,不让通行。”频繁发生冲突,他甚至屡次拨打政务热线12345反映,也曾报警求助。

菱溪社区党委书记汤亚平屡屡接到12345此类工单,每次都尽力协调物业与骑手沟通,但收效甚微。

转机发生在2021年底,社区牵头推出“青鸟骑手联盟”项目,通过提供自由进出小区、骑手驿站充电、免费健康体检、意外保险等一系列便利措施,服务骑手,同时组织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唐福国就是第一个加入联盟的骑手。

如今,唐福国已是青鸟骑手联盟队长,常协助社区考察新申请入盟的队员。联盟队员可畅通出入小区,但须经过45天的“服务考察期”,凭积分正式入盟。

青鸟骑手们也变身为“移动网格员”,主动发现并处置各类社区问题:飞线充电、楼道堆物、路面护栏损坏、共享单车乱停放……小问题现场解决,遇难题拍照上传工作群,由社区协调处理,基本实现“当日响应、快速解决”。

3年多来,青鸟骑手联盟成员累计开展应急救护15次,发现或协助处置楼道、路面等公共安全隐患1万余个。今年8月,天宁区“宁安心”代购药暖心服务启动,青鸟骑手们的“顺手公益”正不断拓展。

变“流动”为“融入”,“动”与“静”破壁

在天宁,“动”与“静”的破壁,让网约车从“流动”变为“融入”。

充电、吃饭、小休,是网约车司机一天的3件大事。给他们营造一个临时“家”,红梅街道利用城市边角料,盘活一块1.4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北环共享停车场。该停车场配备36个充电桩,0时到8时充电,电价最低0.28元/度,比其他地方便宜。

河南籍网约车司机夏海峰算了一笔账:“按这里谷时充电标准,一度电比周边其他充电站便宜近0.5元,一年至少能省下1500元。”

停车场内食堂还提供两荤两素的午餐,优惠价15元。“车辆流动,但人要休息,司机希望有歇脚吃饭的地方,居民也想有活动场所。我们改造了400平方米社区配建房,以集成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天宁区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刚介绍,与常州行同城出行服务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能提供停车、就餐、理发等便利服务。

享受到了服务,网约车司机也乐于付出。9月初,兰陵街道浦北新村社区独居老人倪阿姨,就是在网约车司机帮助下,完成残疾证换证。

在浦北新村社区,静态阵地“锋能浦北·暖新港湾”与提供动态服务的“红星爱心车队”成为“治理搭档”。“暖新港湾”不仅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休息、如厕、充电等基础保障,还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

“动态+静态”治理模式,构建起一种新型治理共同体,实现治理资源的最优配置。

城乡共进,多元力量助推乡村文明

“奔跑的治理”2.0版,是从城区向农村延伸。

郑陆镇是天宁区唯一的镇域,相比城区,乡镇外卖配送规模小、需求形态也不尽相同,如何借力新就业群体,郑陆探索“奔跑的治理”乡村路径。

“在前期新就业群体走访中,我们主动对接美团徐州匠工郑陆站,提出邀请‘小哥’参与社会治理的设想。站长朱士锦爽快地答应了合作。”郑陆镇党委副书记高可锋告诉记者。

目前,首批5名“小哥”已加入郑陆“网格员”队伍,相关部门为他们开通了“智慧镇街”平台专属账号。通过他们,更及时、更精准地发现乡镇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还包括环境卫生监督、安全隐患排查等,延伸了基层治理的触角。

“天宁的治理创新,本质上是一场提升城市软环境的深刻变革。它超越了传统的物理空间提升,更聚焦社会关系、治理机制和文化氛围的重构。”天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娟说,让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将新就业群体、社区居民、企业等各方力量纳入治理体系,让治理方式从被动到主动,打破城乡界限、群体隔阂,最终实现治理空间从分割到融合。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