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
2025-07-31 09: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吴 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舞台。近日,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阐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本质——将人民至上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链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正式迈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历史新阶段。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曾形象比喻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以更精准的策略、更精细的管理、更精致的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核心在党的领导。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征程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定盘星”,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金钥匙”和城市未来的“压舱石”。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中,“背街小巷”的垃圾堆积,“流动摊点”的占道经营,“共享单车”的随意丢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针头线脑”,其实就是堵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团乱麻”。找准“线头”,“穿针”才有方向。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聚焦城市建设中涉及的工作领域、服务对象、活动载体、体制机制不断变化,扩大党的组织在城市建设中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推动城市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切实实现党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共进、互联互动。比如,江苏南通聚焦破解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报到难题,启动在职党员“双报到·通通在”活动,2.5万报到的在职党员成为服务社区治理的先锋力量,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本领在一线锤炼,形成了“党员在、旗帜在、党组织在、战斗堡垒在”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中,全市社区累计发布活动5000余次,功能型党组织带头领办重点项目492个,党员参与率99.3%,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对在职党员参与“双报到”的满意率达98.2%。

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此次会议提出的“五大转变”中,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充分彰显了党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建设人民城市,就是要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要以新理念破除发展痼疾,警惕“千城一面”的复制陷阱,杜绝“贪大求洋”的浮躁心态,坚持用“一针一线”的苦干实干、“行针步线”的巧干善干,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深绣城市肌理。要立足干部培训、决策咨询、理论宣讲和思想理论建设等职能定位,持续深化党校教育教学改革,紧贴城市建设步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城市管理中努力践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城市的整体治理效能,真正把城市建设得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感。比如,近年来,江苏南通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聚焦城市管理中易发生的物业矛盾、“一老一小”服务等问题,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牵引性强”的原则,各级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领办1—2个项目,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党建创新争先成果,解决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难题,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

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要靠人民共同参与。精细化管理,没有“通关秘籍”,只有持续“打怪升级”。建设人民城市,需要制度设计的脑洞、科技赋能的手腕,但也同样需要每一位“城市合伙人”的鼎力加盟。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根针”穿起“千条线”,鼓励引导党员到社区报到,自主策划、自动申报、自由“组团”实施,定期开展下沉服务活动。要集聚人民力量,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建设人民城市的动力源泉,强化街道统筹,引导基层党组织设置居民公约、志愿者服务队、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发挥广大党员、居民、志愿者等主体作用,画好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同心圆”,放大人民城市建设“公约数”。比如,江苏海安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人情事情地情的行业优势,择优选聘134名快递员、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有序向属地街道社区报到并吸纳为兼职网格员,定期开展防诈骗宣传、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劝导、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当党组织成为城市建设的“活性节点”,当党员化作流动的“红色细胞”,当商家自觉“门前四包”,当“城市啄木鸟”习惯“随手一拍”……人民城市,就从一个冷冰冰的“大机器”,变成了有温度、有活力、能共享的“快乐老家”!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副校长)

作者:吴兰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