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季·评论员想对你说⑦
□ 江 东
随着大学新生纷纷开学,步入象牙塔的青年学子怀揣梦想与忐忑,站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怎样才能远离内耗、不负光阴,如何才能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章太炎曾言:“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步入大学,自信是破解迷茫、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关键密钥,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少年心事当拏云”,自信是青年人可贵的品质。当达·芬奇反复描摹蒙娜丽莎的唇角时,世人不解这位天才为何耗费16年追逐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不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是因为相信了才看见”,这份近乎执念的相信,让他得以将人性的深邃融于方寸画布之中。清华学子庞众望,出生于贫困家庭,父母亲都患有重疾,日子难时曾为还债捡废品赚钱。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母亲“面对什么就解决什么”的教诲,让他始终乐观自信,在科研报国之路上不断前行。乐观自信是他人生的底色,他说,无论以后走得多远,都不会褪色。这些故事深刻表明,自信是精神的源泉,信心是力量的基石。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所谓“自尊生自信,自信生力量”,就是说不能忽视精神的力量。没有自信,就如同航船失去罗盘,难辨方向;如同草木缺少阳光,难以生长。有了自信,才能在困境中保持勇气与定力,把“不可能”变为“一定能”。一个斗志昂扬的人,远比活得战战兢兢的人更有魅力,更容易成事。
有风有雨是成长路上的常态。困难、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是否正确。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屡败屡战,却始终秉持“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的信念,在简陋的条件下潜心研究,最终取得重大突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纽约市一所中学教师保罗博士通过实验告诉学生,面对错误与挫折,沉溺于后悔毫无意义,关键是正视问题、重新出发。
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是不同的,相同的是要坚定向前的信念。初入大学的青年学子,别为了一次不够理想的成绩而自我怀疑,别因为暂时的社交困扰而封闭自己……正如牛顿所说,“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每一次跌倒都是重新认识自我的契机,每一次爬起来都是对成功发起冲锋的号角。自信,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的坚定,是经历挫折后依然保持前进的姿态,是重新爬起后把成功的钟声敲响的作为。
顾炎武曾警示:“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自小,小也;自大,亦小也。”自大者,往往高估自身能力,在已有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索和进步的动力;而自小者,往往低估自己的潜力,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不敢尝试新事物,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有的同学可能因高中时期的优异成绩而自满,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在大学的竞争中逐渐落后;有的同学则因暂时的差距而自卑,不敢参与社交活动、不敢尝试新的挑战,在内耗中封闭自我……自满与自卑,都是自信的大敌。
真正的自信,是基于清醒认知的理性坚守。“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中辨认自己!”自信是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是在审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认清自己。在学习中深耕专业知识,在科研探索中释放创新潜能,在社交中汲取生活能量,当你们摆脱自满的枷锁,卸下自卑的包袱,就能以更轻盈的姿态奔向未来。
在青春的征途上,自信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青年学子们当以自信为帆,以奋斗为桨,在向内重塑自我中坚定初心,在向外突破边界中拓展格局,在向上攀登进取中追求卓越,在向下扎根生长中汲取力量。以行动之力,挥自信之剑,迈入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定能翻越“浪浪山”,让青春在自信与奋斗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