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莫让科创教育成为“新焦虑”
2024-07-20 07:5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江苏深入开展中小学科创教育实践,一些中学开设了量子课程。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用量子计算原理去处理实验数据;在南京九中,“联席课堂”上多位老师共同授课,为学生普及量子论的发展史……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中学开量子课,学生能懂吗?

怀疑量子课学不懂,甚至质疑其学了无用,背后是家长担心学生分散精力,影响考试成绩。在家校两端,围绕科创教育的“新焦虑”不同程度存在。家长方面,主要是科创教育功利化。有的家长只关注上哪些课有利于孩子升学,把少儿编程、机器人、无人机等校外培训课当作“新的奥数”。学校方面,则存在科创教育“形象工程化”的现象。有的学校以是否“高大上”为标准开展科创教育,在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开设课程。“黑板上做实验”,不仅难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反倒挫伤了其积极性。

该如何看待科创教育中的焦虑现象?不妨就从中学量子课说起。诚然,中学生很难深入掌握量子科技知识,但中学开设量子课并不是“噱头”,它的意义在于激发兴趣。一些实验现象用经典物理学难以解释,但它“烧脑”的特点恰恰吻合中学生好奇的天性,让更多学生亲身体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产生对前沿科学的向往。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认为,兴趣是科研的第一驱动力。能激发兴趣,这门课的存在价值就值得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高质量开展科创教育指明了方向。科创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中小学科创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摒弃功利色彩,秉持兴趣导向,注重培养思维,推动立定志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这才是科创教育的应有之义。

对家长而言,培养孩子的科创思维与志向,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正如科学研究要甘于坐“冷板凳”一样,科创教育追求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即时效果。把孩子送到科技类培训机构,并不等同于完成了科创教育,一两门课之外的科创教育有更广阔的天地。带孩子到科技馆培养兴趣,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同样是好的科创教育。

学校方面,则应因地制宜开展科创教育,避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有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发课程,把科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让孩子在菜园里用上物联网、无人机,在手工课堂上边动手边创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注重其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科创教育也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创的种子。

作者:袁媛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