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南高新区攀“高”逐“新” 做实科技“硬核家底”
2024-05-23 09:03: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打印

□通讯员 杨玲玲 记者 殷俊杰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投入运营、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风能发电系统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一体化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编制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直流变换器”、北京林业大学“退役风机叶片性能梯次增值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等研究课题稳步推进……一季度,盐南高新区地标型大产业、科技型好项目接二连三落地。不断增厚的科技“家底”,为挺直高质量发展“腰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板块,盐南高新区具备城市活力中心和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双重特质”,肩负着打造“创新之核”的使命担当。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东风,盐南抢抓机遇,重点培育大数据、可再生能源、机器人、新型显示等主导产业,提速布局数字视听、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未来产业,抢占新领域、发力新赛道。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也是带动区域提高创新能级的坚实基础。孟夏时节,走进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一大片崭新的现代化楼宇屹立眼前,一颗颗绿色“科技幼苗”正在这里拔节生长。园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创新生态链,聚焦“风光氢储”四大创新方向,坚持以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将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作为首要节点和关键项目打造,加快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总部,激发创新之核“裂变”。

科研要“顶天”更要“落地”。2023年5月落户园区的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已产出“从0到1”的标志性成果,研制的5kV/500kW直流变换模块,最大转换效率达98.22%,模块电压和功率等级位居全国前列。项目负责人卢俊龙介绍,“今年,我们计划在直流变换模块基础上,研制出电压和功率等级更大的直流变换器整机,加快推进全直流发电技术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领域的应用。”

由全球风电行业领军企业金风科技金风前沿技术(盐城)研究院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也于4月建成投用。众多可再生能源领域大院大所、央企名企、顶尖团队和科创新锐不断向这里集聚,已然成为盐南科技创新的最强动力源之一。

没有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在盐南,不少向“新”发力的企业,正不断破圈争先,练就更多“独门绝技”。

走进西伏河机器人产业园的江苏大陆智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组装零部件、调试机器人。深耕机器人这个高精尖领域,大陆智源始终坚持产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公司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00余项,光伏清洁维护机器人、“捕鸟蛛”系列机器人底盘等自有产品、技术相继落地盐南,为全区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样落户产业园区的盐城穿山甲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掌握机器人底盘、算法、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在盐南建成1万多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推出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不断为餐饮、酒店、商场、医院等场景智慧化赋能,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这些乘势而起、扶摇直上的科创产业,是盐南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盐南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营造优良创新环境等方面发力,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区高新技术中心主任孙青松介绍,下一步将瞄准“国家级”定位,开展“强基造峰提质”行动,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突破1000家,扩量提质壮大创新“主力军”。

放眼盐南如今的科创版图,既有现代的园区,又有未来的产业,更有前瞻的配套,高层次创新平台落地发力,创新主体队伍不断扩容,高水平创新成果竞相绽放,“含科量”持续走高……肩负“创新之核”重任,承载美好生活期盼,盐南正朝着“全面创新、全域创新”美好蓝图接续奋斗、阔步向前。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