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深入贯彻“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部署,牢固树立“以防为主、以防为上”的“主动预防”工作理念,以省厅“基层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市局基层基础“睿石”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复合式”警务,探索出一条基层公安机关“派出所主防”实践新路径。今年以来,全区各类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4.9%,可防性案件下降36.2%。
做精“专职化”社区警务,夯实“防”的根基
注重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破解基层警力不足难题,推动社区警务工作走深走实。警力下沉实现专警专职。在全局遴选20名担任过所队长的科级老同志担任专职社区民警,开展入户走访、风险排查等工作,有效解决“年轻民警不会干、中坚力量民警没时间干”的问题。群防群治实现邻里守望。深化“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大力推行“邻里式警务”,今年以来,社区队伍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风险隐患137起,采集各类基础信息600余条,实现群防群治、联动共治。三级矛调实现多元化解。开展分级调解工作,对街面、路面偶发的一般性口角、争执和涉及人员不足3人的普通纠纷警情,由处警民警依法现场调解;对复杂纠纷和难以现场调解的纠纷,将相关人员带至派出所调解室进行调解;对重大疑难信访纠纷和涉及多部门的纠纷,进入区“大调解中心”调解。
做实“立体化”巡逻处警,健全“防”的体系
推动巡特警、交警和派出所巡防队伍联动,建立“点、格、线、面”全覆盖巡处体系。守住“点”,多点结合画出防护线。围绕内保重点单位、反恐重点单位和“烧烤一条街”等治安乱点地区划定38个“必巡点”,由巡特警大队会同派出所共同巡逻,严防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和各类暴恐案事件发生。防住“线”,多线勾勒绘出安全面。以全区主要道路为边界,巡特警大队联合各交警中队,巡防互为犄角、互补盲区。优化警务辅助人员先期处置机制,在城区范围内实施警情分类处置制度,警务工作服务站和巡特警摩托快反队专职处置救助类警情、先期处置重大纠纷类警情。控住“面”,多面联合形成社会安稳面。在城区范围内构建警务站、派出所、摩托快反队、警用电动车巡防队“四位一体”巡防体系,划定5个“1、3、5分钟快反处置圈”,实现指令高效直达、巡处无缝对接,实现对全区面上全域管控。
做强“精准化”联动机制,提升“防”的质效
坚持全局“一盘棋”,减轻派出所“打”的压力、提升“防”的实力。强化专案专办机制。秉持“专业警种干专业事”原则,派出所在接报涉黑恶、“八大类”、食药环和团伙性、系列性、跨区域的敏感疑难警情案件时,在完成先期处置、证据收集等工作之后移交警种部门,发挥警种部门专业技能。强化联勤办案机制。派出所对本辖区内的侵财案件、民生小案进行逐案研判,分局根据派出所破获本地“民生小案”质效兑现考核奖惩,力争破案挽损同步进行。对因手段不足、支撑不够的案件,由警种部门提供图像、技术和生物检材研判支撑。强化所队支援机制。实施“点单式支援”,由一线派出所和交警中队根据业务需求和在手案件办理需要,直接“点将”警种派出支援警力,今年先后3次开展点单式支援活动,有针对性地协助基层所队办理疑难复杂案件11起,参与群众性活动安保5场次。
做优“信息化”应用平台,增强“防”的支撑
结合“苏警数智”工程建设,向科技要警力。圈层分明织密“感知网”。与三大运营商洽谈合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以最快速度完成感知设备补盲升级。构建三道科技防控圈和三层立体防控体系,打造横纵交错、动态立体的淮阴公安人像数据大平台,为基层一线实战提供多元化视频资源服务和科技支撑,最大化实现“三圈三层一平台”实战效能。资源汇聚织密“数据网”。在两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边界升级改造,打造数字技防中枢,全力支撑淮阴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高效运转。分局应用数据管控中心已累计采集推送各类数据近万条,情指行平台已下达并闭环处置各类预警指令800余条。重点防范织密“技防网”。针对死角盲区增添结构化相机,指导安装进出口视频道闸、外部电子围栏等技防设备,提升重点部位防控智能化水平。分局“智慧技防社区系统平台”应用以来,38个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重点区域和周边警情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态势。 王一森 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