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2024-01-09 14:0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作者简介: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务院海外讲学特聘专家,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已出版专著50余部,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获评“中国好书”。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就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为“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征程,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就提出了文化传承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内化于心,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面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真正的智慧与力量。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强”是经济强,是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富”是百姓富,是民生之根本;“美”是环境美,是生态中国与美丽中国的建设;“高”是社会文明程度高,关系到文明高度。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固然与经济发展、贫富状况、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可从“改善”到“提升”,内化于心的文化自信,却往往是更有决定性与更具持久性的内生动力。

首先,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丧失了文化主体性的文明形态在较大时间尺度内往往不具备提升的空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精神的火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打破旧桎梏、建立新中国,这一段伟大的征程,已被历史、被实践所证明。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才重塑了江山、重塑了人民的生活,所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断才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拥有了丰富内涵。风物长宜放眼量,当我们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展望“第二个百年”,首先要面临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同时,重塑民族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的重塑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落实到现实层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具有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而文化自信则是文化主体性的终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文化的主体性。

其次,文明智慧的传承基于对文明特性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从人类文明的大视野来看,西方文明大多属于空间扩张型文明,而东方的华夏文明则属于典型的时间延续型文明。文明特性往往决定着民族根性,而民族文化又会反哺文明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历史传承中,始终保持着文明记录的连续性,形成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各民族经过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社会文化生活的共同性、融合性和向心的主体性。中华民族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再次,民族复兴必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最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方面,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释放全社会的文化活力与潜力;另一方面,要明确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逻辑,通过文化自信来凝聚共识。故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心,外化于行,淬炼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气质,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极具时代价值的命题。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中华文明正在成为这个不确定世界里重要的确定性。在逆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人类文明激荡中,中国正在成为人类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而这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则是内在的正向确定性。“两个结合”巩固着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我们必将从光明走向新的光明。

作者:郦波  编辑:王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