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以“前瞻思维”应对“前端问题”
2025-07-02 07:5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陈立民

几天前,记者采访一位省社科院专家时,他讲到,“调研中发现一些外贸企业比较难。有的企业订单明显下降,有的企业虽然业务量有增长,但利润不一定有增长。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不少外贸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这位专家提到的情况,是很多省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对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外贸大省来说,尤为突出。我们的事业越推向前进,遇到的各种前端问题就更多。江苏经济活跃,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能源安全压力,社会治理中的新需求、新矛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深层次问题,都在考验地方治理的智慧与能力。应对这些“前端问题”,就要以“前瞻思维”提前布局,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所谓“前瞻思维”,其实就是跳出当下看未来,跳出一域看全国;既要在变化中锚定趋势,也要在风险中挖掘潜力。江苏作为改革“排头兵”,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答案,如何在新形势下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就是横亘在前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凡事多往前想一步,多向深思考一层,一些棘手的“前端问题”,也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先发优势”。

“前瞻思维”不是天生就有,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思考、打破“认知盲区”而来。当前,人工智能加速迭代,许多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学新知、补短板,也有一些干部,要么停留在一知半解、蜻蜓点水,要么满足于记住几个新概念、新名词。揣着“旧地图”,则很难找到“新世界”。近来,我省多地把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知识作为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广大干部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这一举措背后,正是努力以前瞻视野捕捉产业变革信号,将前沿理念转化为本地发展路径的理念之变。

“前瞻思维”的关键跃升,是跳出“路径依赖”。比如,近期“苏超”的爆火,其实就是因时应势、勇于创新的鲜活实践。江苏人均GDP已超16万元,以体育、娱乐为代表的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苏超”顺应时代大趋势,呼应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之变,从一开始就跳出职业联赛模式,主打“人民的足球、纯粹的快乐”。从规划到落地再到组织、保障,每一步都彰显着突破陈规的勇气:不追求短期流量,而是构建全民参与的新生态;不复制既有模板,而是创造“足球搭台、各方唱戏”的新范式。这一记“破门”告诉我们,“前瞻思维”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将思维之变扎扎实实融入实践,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找准大方向、敢下先手棋,“前瞻思维”才能催生“前瞻探索”。比如,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苏州加速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立法,在全国率先发布相关标准体系,就是一种前瞻探索。再如,绿电成为当前各地吸引项目的“金字招牌”,江苏作为“煤电大省”,从政策设计到试点推进无不“先声夺人”,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全国第一,实现了“绿电挑梁”的能源格局转变。这启发我们,敢于在把握大趋势中先人一步,才能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应付裕如。

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与“前端问题”相伴而行。诸多实践告诉我们,“前端问题”固然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能够以“未来之眼”审视当下,以系统之思破解难题,就能在风浪中稳舵前行,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