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打造“数字游民”向往的栖息地
2024-09-27 07:5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陈立民

“数字游民”,正从一个时髦概念变成初露峥嵘的社会群体。日前上海首个数字游民国际村在金山区漕泾镇开村,首批吸引12名数字游民入住。出现较早的浙江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已累计吸引数百人入住。在云南大理、海南文昌、江西景德镇等地,也有一大批数字游民基地破土而出。这些数字游民,在互联网时代体验“另类活法”的同时,也为乡村和城市带来新气象。

所谓数字游民,指的是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不受传统工作地点和时间束缚的人。他们不是消极避世的“无业游民”,而是在山水草木间寻找“诗和远方”。一方面,他们远离大城市的“超载竞争”,在他乡的探索和驻足中寻求内心平衡,某种意义上也增强了乡村和一些小众城市的“向心力”;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从“外来融入者”变为“在地改造者”,原先相对沉寂的乡村和小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依托湖州建言献策主平台“游民会客厅”,年轻的外来者们为辖区乡镇直接引进了50余个新业态项目,帮助村集体增收;在安吉,涌入的数字游民除了助力当地白茶品牌升级,还使得当地衍生出咖啡馆、音乐酒馆、窑烤面包店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数字游民的能动力与创造力,不可小觑。

抛却想象和滤镜,当个数字游民也并非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但从择业角度来说,数字游民确实把握与创造了一种新的就业选择和机会,也意味着职业发展具有更多可能性。有数据显示,76.4%的00后愿意成为数字游民,全球数字游民已达3500万人。在新技术、新需求、新观念的多重推动下,这个群体或将变得更加庞大。对一些非中心城市和乡村来说,吸引数字游民,也是引进青年人才、特色人才的巧妙入口。在不久前举行的扬州市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数字游民标杆城市建设项目签约。面对新群体新现象,出台相应的支持、鼓励、保障措施,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颇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要不要做数字游民,是年轻人的个人选择;社会如何予以包容、接纳和引导支持,则是一个发展命题。不同于“职场中人”,数字游民往往沉浸于生态宜人、风景秀丽的“小地方”,除了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共享办公空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通信服务等硬件支持外,满足其社区归属感、文化认同感等深层次需求,成为吸引并留住数字游民的关键所在。一些有条件、与之契合度高的地方不妨顺势而为,通过友好的居住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等,给他们带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切身感受,由此实现“游民”变“乡民”。长远来看,这些举措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此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把数字游民和当地产业促进政策结合起来,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数字游民和当地发展良性互动、共同成就。

伴随数字技术对边界的打破、对空间的重塑,人和地方的互利共赢有了更多模式与可能。年轻人拥抱数字游民这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地方立足自身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数字游民栖息地,完善吸引、培训和服务链条,则有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驱动力、创造更多新机遇。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