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询问催生江苏21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相聚
2025-10-29 08:0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徐冠英

10月28日下午两点半,一场“星光”闪耀的交流会在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准时开始。

江苏首批21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悉数到场。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武文生等人,将“2025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证书,一一郑重地交到企业家或企业代表手中。

今年,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组织“科创未来之星”企业遴选,旨在发现具备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早期创业企业,促进各地各界关注这些科技创新火种。首份“科创未来之星”榜单在9月11日召开的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发布。全国80家“科创未来之星”中,江苏有21家,入选数与北京并列第一。

大会次日,该所合伙人、南京公司总经理刘日有些意外,当地科技部门转来一家入选企业的询问:“有证书吗?”

这一问,长城所不仅决定给“科创未来之星”证书,还考虑将企业请到一起,交流创新创业的感悟、成果与需求。这个想法得到了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于是有了这场在麒麟科技创新园的相聚。

交流会请来15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方便它们在路演环节与“科创未来之星”互动。

21家“科创未来之星”分布在集成电路、AI与机器人、创新药等8大领域的15个赛道。交流会上,一个个路演项目,介绍在类人灵巧操作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型铁电存储器、高精度纳米压印制造等方面的求索,仿佛打开一扇扇通向创新、奔向未来的大门。

知跃空间智能(无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展介绍,公司专注于类脑智能与4D具身仿真技术的研发,致力于让机器具备自主学习和环境理解能力。自研的“仿真器”软件可与消费级摄像头配合使用,快速重建并还原真实世界的动态环境,大幅降低具身智能企业在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中的成本。目前,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并计划进一步融资。

提问者对融资用途很感兴趣。张展回答,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算法与仿真系统的研发迭代、引进高端研发人才以及拓展多场景试点验证。

南京科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浩话音刚落,会场内两个麦克风同时响起。原来,江苏银行、中国银行的参会者都要提问。他们会心一笑,轮番发问。程浩既感谢金融机构近年来的陪伴成长,也发出邀约:“未来会在创新药板块投入更多,各位投资人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我们公司当面沟通交流。”

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邱雪峰坦言,评上“科创未来之星”是对公司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公司所处再生医学赛道的认可。虽然过去3年完成4轮融资,但这个领域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推进临床试验、扩建产能、布局全球市场,仍需持续的资金支持。他希望能与更多投资机构深度对接。

这位科技创业者向在场的科技部门提出建议:“再生医学是前沿领域,而创新医疗器械从临床试验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希望政府出台针对性的审批加速政策,让创新产品更快抵达临床、服务患者。”

“江苏正在积极构建一个创新创业创投生态,重视‘产、学、研、金’的协同,包括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对产业需要的技术更有效地组织科学研究。在‘十五五’时期,将加强政策赋能、金融助力。”参加交流会的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很坦率地说。

下午6点,交流会才到尾声。也许,对创新的执着追求,让各方参会者忘却了时间与疲惫。作为唯一受邀参会的媒体人,记者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因为这份执着,未来会有更多“星光”闪耀在江苏的创新场。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