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产业”双轮驱动激活内生动力
2025-11-12 08:2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朱文军 通讯员 黄义杰

11月3日下午,泗阳县卢集镇桂嘴村的果园里,泗阳硕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蔡登洲正带领工人忙着采摘“映霜红”秋桃,打包装车发往外地。“从5月起桃子陆续上市,今天快递又寄走了3000多斤精品果子。一年下来每亩纯收入五六千元!”

卢集镇紧邻成子湖,曾因偏远落后划入成子湖片区核心扶贫区域。自2013年泗阳县启动扶贫开发计划以来,该镇聚焦乡村振兴,近三年改造高标准农田近4万亩,投入5000余万元兴修水利改善农业基础设施,2024年粮食总产达11.5万吨。“昔日的湖畔‘洼地’正一步步变身成‘新时代鱼米之乡’!”镇党委书记任红利自豪地说。

11月5日中午,丰登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金色稻浪里,两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收割、脱粒、碎秆还田一气呵成。农场总经理方飞趁着天气晴好组织抢收,底气十足地说:“再有三天就能全部收完,预计总产量在350万斤左右。前几天,看到中央‘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步推进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的好政策,不仅给大伙儿吃了定心丸,更让咱种粮人的奔头越来越足!”

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也给乡亲们带来更多“利好”,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务工工资逐年增多,农民的“非种地收入”也越来越高。全镇有4000多名农民在镇区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基地务工,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夕阳西下,成子湖新型社区一幢幢农居整齐排列,屋顶洒满秋日余晖,勾勒出一幅宜居乡村的暖调画卷。该镇特邀省规划设计院专家量身规划社区建设,在保留乡风乡愁底色的同时,打造7个融现代生态文明与乡村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农房改善项目,创建薛嘴、成子湖等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依托“两纵八横”道路交通布局,以路带村、串村成片,创成7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我们将立足‘工业立镇、农业强镇、文旅兴镇’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卢集。”任红利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