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娴) 1937年12月,南京城沦陷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之下。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里,吉祥照相馆的暗房成为一群普通人的避难所,更成了记录历史真相的阵地,江苏出品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以独特的视角再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影片将于7月25日全国上映。
影片灵感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事件——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壮举。1938年1月,正值南京城遭遇暴行之际,罗瑾在冲洗日军胶卷时,发现底片上记录着砍头、活埋、奸淫等骇人暴行。愤怒之下,他偷偷加印30余张,精选16张制成相册:封面左上方画着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滴出了鲜血,右上角写着一个大大的“耻”字。
在日伪统治下,私藏反日物品意味着死亡,但罗瑾仍将相册秘密保存两年多。1941年,因突发搜查事件,他被迫将相册藏于毗卢寺厕所墙洞内,不料相册竟神秘失踪。戏剧性的是,这本承载血泪记忆的相册被其同学吴旋意外发现,并在战火中守护六年之久。1946年,吴旋将相册提交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指证日军暴行的“京字第一号罪证”,在审判首犯谷寿夫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长达三年的筹备期中,创作团队深入研究了大量历史照片、外国记者回忆录以及日军《不许可写真集》等珍贵史料,揭露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双重面孔,一面强迫百姓摆拍“亲善”照片,粉饰侵略暴行;另一面,却给记录其屠城罪行的照片盖上“不许可”印章,妄图掩盖真相。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具有特殊意义。主演刘昊然在谈及角色时表示,“阿昌这个角色从‘一开始想要活下去’到‘拼了命也要把真相传出去’,他的挣扎与勇气,是千千万万抗战民众的缩影。”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认为,影片通过一家照相馆的镜头,讲述为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在绝境中唤醒的团结与勇气,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最黑暗时刻迸发出的文化韧性与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