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高标准良田夯实粮仓根基
2025-11-20 10:01:00
来源:连云港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袁春梅通讯员卢双长汤井婷)水稻收割时节,灌南县孟兴庄镇高标准农田里满目金黄,数台联合收割机在平整宽阔的机耕道上往来穿梭,切割、脱粒、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以前机耕道坑洼不平,农机进田费时费力。现在道路直通田头,大型机械运转自如,收割效率翻了一番,因灌排顺畅,亩产增加了50多斤。”望着满载稻谷的运输车,种粮大户邱雷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这份喜悦,诠释了灌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扎实成效。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13.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1.5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4.02%。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斌表示,这些项目建成后成功构筑起“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彻底改变了过去“碎片化”“望天收”的被动局面。

而这成绩的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组合拳。灌南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以“四方协同”规划与“四位一体”监管为核心的建设管理模式,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孟兴庄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左锐介绍,在规划阶段,该县就建立了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设计院主导、乡镇参与、专家论证”的“四方协同”评审机制。设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镇村干部、种植户反复磋商,方案历经“两上两下”的修改完善,确保最终蓝图既符合地形实际,又满足农户需求,从源头杜绝了“图纸与实际脱节”。

施工质量的保障,始于招投标环节的严格规范。灌南县将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纳入连云港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行电子招投标。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将招标代理费用由传统的中标方支付改为项目镇支付,这一转变既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更强化了发包方的监督主导权。同时,采用综合评估法,全面考量企业信誉、技术实力和报价合理性,杜绝了“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质量隐患。

在建设过程中,一套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同步构建。当地形成了“群众监督、部门监管、专业监理、审计监察”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在孟兴庄镇项目建设中,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现场举牌验收,水泥、钢筋、管材等原材料必须经第三方检测合格方能进场;县农业农村局定期开展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绝不姑息。”左锐说,每一段渠道的垂直度、每一方混凝土的强度,都要经得起检验。

“三分建,七分管。”为实现工程的长期效益,灌南县创新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每年开展“回头看”排查。“针对2025年发现的38项问题,县政府专项安排530万元用于秋收后整改。”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洪凯表示,目前还在积极探索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管护,让这些良田持续稳产高产。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