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范玉贤 通讯员 常工宣
11月15日,随着常高新高铁新城队捧起2025年常州市职工足球联赛冠军奖杯,这一常州全域32支球队参赛、历经63场激烈角逐、历时近2个月的足球盛宴落下帷幕。
被常州市民称为“常超”的这波赛事,留下的远不只属于争夺冠军的荣耀,更成为了解这座城市精神内核的重要窗口。从“苏超”的“笔画保卫战”到“常超”的全民狂欢,常州足球热度一直在线,在更广泛的职工群体中找到了新的生长土壤。
闪耀“草根”足球底色
“常超”最打动人心的特质,在于让更多普通人站上绿茵场。
“龙城新才队”是一支由新业态劳动者组成的“散装”队伍——快递员、房产中介、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45名球员来自超过40个经营主体。
“这支承载着城市关怀而特别设立的球队,是常州城市温度生动的注脚。”常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郭晓阳介绍,常州新业态从业者在常州工会注册会员已经超过10万人,市总工会还专门设立“龙城新才学院”,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饿了么”外卖员曹俊秋遇到订单高峰期,在群里协调临时调班,确保踢球、送外卖两不误。他说,“龙城新才队”看似一支“散兵团”,大家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通过比赛视频学习技战术,还常围在一起复盘,以三战全胜的成绩晋级淘汰赛,给球迷带来了惊喜。
“‘苏超’抱憾,‘常超’圆梦。”胡铭鹏因故错过成为“苏超”常州队球员的机会,“脚痒了半年”的他在“常超”半决赛用一记头球,帮助常高新高铁新城队拿到决赛入场券。
“在场上奔跑的每一分钟都很快乐!”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张剑云作为常经开中车戚墅堰所队的右后卫几乎全勤出战,46岁的他本以为再也无缘正式比赛,是“常超”放宽年龄限制,让他重燃绿茵梦想。
拼出产业实力地图
“常超”赛事以“区域+企业+行业”模式进行报名组队,各辖市(区)和常州经开区各组建3支企业队。细看参赛队伍,仿佛在翻阅一部生动的“常州产业实力地图”。
武进理想队10号球员孟庆鹏是理想汽车供应链副总裁,大学时便是校队成员。他说:“144家协同企业、140多万辆‘武进造’汽车,是产业链精诚合作的成果,这种精神也滋养着球队。在常州,企业不仅能安心扎根,更能积极投身于健康、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之中。”
点球惜败获得亚军的武进奥智集团队,其背后的企业却是行业的常胜将军。作为国内领先的光学板材研发制造基地,企业生产的扩散板占据全球三成市场。常经开中天钢铁队被称为“钢铁侠战队”,所在企业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优特钢棒线材精品基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高端绿色智能工厂,规模大、技术和装备先进的钢帘线生产基地。
“常超”无缝衔接“苏超”。17天完成“常超”筹备工作,来自全市400余家单位的近1200名职工迅速集结,组建32支参赛球队,一周后鸣哨开赛。常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常超”的场地标准、设施配套、裁判执裁均对标大型赛事规格。
掀起全民参与热潮
“常超”共分为8个赛区,从溧阳的南航校园到新北的市足球训练基地,覆盖常州全域。市民就近预约,家门口就能看上比赛。决赛2万张球票,通过线上预约很快被一抢而空。
“球迷们带红旗、敲战鼓加油助威,每一场比赛比过节还热闹。”常州球迷协会秘书长许晨臣成为“常超”赛场上独当一面的解说员。他说,进球后的欢呼与拥抱,展现的不仅是竞技的胜负,更是同事、朋友和家人间的情感联结。这种全民参与的足球模式,正是“常超”联赛最动人的底色——它让足球回归快乐本源,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常超”的意义,像一粒深埋的“种子”,播种下未来的希望。在晋陵运动中心新增的高质量球场,下班后的年轻人组队对抗;在钟楼区多特蒙德青训基地,6名德甲教练驰援常州;各个辖市区的足球场地,也常常挤满预约踢球的市民。
常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常州市职工足球联赛作为一场“草根”赛事,生动诠释了足球魅力和体育活力,映照出常州作为制造名城和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强劲产业脉搏,这片赛场更是一块沃土,悄然孕育着城市未来的足球希望。当终场哨声吹响,留在人们心中的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更是对生活、对城市、对未来的无限热爱与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