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宙:锚定民生坐标 精护城市肌理
2025-10-22 10:0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陈 宙

时隔十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部署新时期城市工作重点任务。人民城市建设实践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面对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一座城应像温柔的港湾,能接纳、治愈情绪。从城市管理工作看,要以专业素养和不懈努力,维护城市秩序与形象,为市民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空间,归根结底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群众身边靠拢,让城市管理成效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将“本位主义”切换为“换位思考”。从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入手,为居民打造更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当前,无锡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三年行动、“465+30”计划及5个小专项行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推动城市更新和服务升级,以更优质管理打造更高品质城市生活。城市管理需要双脚沾泥、到群众身边听心声、到基层找答案的“民生实事”。唯有多摸清实情、多琢磨办法,才能让举措踩在需求点上、落在实效上,真正把“城市管理”变成群众认可的“幸福加法”。二是将“工作视角”切换为“群众视角”。城市管理的温度,藏在“群众视角”的细节里。立足舒适、便利、惠民,围绕儿童“身高”看需求、青年“视角”优服务、老年“坡度”护安全等,打造全龄友好场景,主动发现并解决一批影响居民幸福的“微问题”,让居民在细节处感受城市变化。真正的工作成效,往往藏在易被忽略的“民生小事”里,唯有带着敏锐眼光,把小事当大事琢磨,在不断破解问题中前行,让城市管理真正贴近群众期盼。三是将“闭门造车”切换为“兼收并蓄”。城市管理要保持领先,最忌“闭门造车”的守成心态。抢抓先手、保持优势,必须带着创新眼光谋划和推动工作。百姓需求是方向,上级政策是标尺,兄弟城市经验是宝贵的“他山之石”。城市管理要再上新台阶,需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接纳、融合各方思想思路和方法路径,在多元中汲取养分,在内外联动中抓创新、提品质,把无锡城管品牌擦得更亮,把“精管善治、‘城’就美好”文章写得更扎实。

充分发挥人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让城市管理成效更好地滋养民生幸福。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要求提高,对城市供给更多优质公共服务的期待增强。城市管理重心必须从单纯“物理空间管理”转向“优质产品供给”,推动从“解决具体问题”向“系统创造价值”延伸、从“被动兜底”向“主动赋能”升级,让城市在有序运转中实现功能迭代与品质升级。一方面,要赋能城市功能提升,将精细化管理成效转化为基础设施高效运转能力。以“需求导向”锚定“供给方向”,科学分析人口流动、产业分布、民生需求等,让管理要素配备更贴合城市实际功能需求,从源头支撑城市交通畅行、环境宜居、服务便捷等核心功能提升。例如,在停车场新建或改建中,充分考虑新能源车充电需求、洗车设施等,避免“重建设、轻适配”盲区,为公共服务高效运转奠定基础。城市管理要跟着“需求”走,让基础设施真正服务城市运转,让居民生活更省心、更顺畅。另一方面,要赋能治理能力提升,将精细化管理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平台。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集合体,更是充满人文关怀、承载美好生活的家园。要突出“人”的核心地位,以“城管进社区”“联合执法进小区”等为牵引,完善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同时,聚焦人的价值成就,以“更加精细抓工作”态度,将秩序维护、环境优化、服务提升等成果,转化为城市吸引力、居民认同感和发展竞争力的生动注脚,让每项管理举措成为激活城市生命力、人民创造力的“催化剂”。

深刻把握人民城市的建设逻辑,让城市管理成效更好地助力基层治理。一要深刻把握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建设便捷高效智慧城市,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人工智能+”不是简单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协同重构城市管理逻辑,让管理更智慧、便捷、高效。既要紧盯“业务要什么、技术能补什么”,算好“投入产出比”,让技术投入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让大家跟上技术节奏、会使用工具。这样AI便利才不会只停留表面,才能惠及每个角落,让更多人感受智能生活的温度。二要深刻把握城市管理守护人文韵味的重要意义。城市韵味蕴含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区别于他城的核心标识。城市管理不仅维护秩序、保障运行,更肩负守护城市独特气质、延续文化生命的使命。就像户外广告、店招或公共空间设计,若只求“整齐划一”,就会“千城一面”。唯有拿出“绣花”细致,用“微改造”小心呵护,让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方”在现代化中保留岁月温度。三要深刻把握城市管理“刚性”与“温度”的交互关系。城市管理既不能失之于宽、缺乏规矩,也不能失之于冷、脱离民生。让制度刚性和人文温度结合,实现秩序与活力并存。“刚性”体现工作严肃性、标准统一性和执行规范性,“温度”强调兼顾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和民生需求,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例如,鼓励夜经济不等于随地设摊。对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既维护规则权威,又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温情管理,让城市管理既有规则刚性,更有人情温度,让每个个体感受到被尊重。

(作者为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陈宙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