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科创高地 扬州有了路线图
2024-05-27 09:26: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通讯员 柯季 葛羽丰 记者 杨宝岭) 日前,市委办、市政府办正式印发《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1375”产业科创计划,构建“一廊三核多点”创新布局,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实施“五大行动”和“五大工程”,2030年建成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

围绕“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长三角科创产业集群高地、打造长三角创新要素汇聚枢纽”三大战略定位,《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创新产业升级、创新平台清零、创新资源布局、创新主体翻番、创新能力倍增等五大行动,明确17项量化指标,并亮出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科创高地建设成势见效,主要创新指标基本超省均;到2027年,产业科创高地核心功能逐步形成,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高能级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基本建成产业科创高地,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涌现一批国内国际先进产业。

着眼于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1375”产业科创计划,明确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7个未来产业前沿领域、5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共25个重点方向:以创新引领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新型电力装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储能、氢能、高性能合成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型食品等13条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攀高逐新;以创新培育新一代半导体、合成生物和细胞基因技术、未来网络、先进计算、元宇宙、工业软件、零碳负碳等7个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创新推动化工、冶金、高端纺织、新型建材、现代农业等5个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升级,为特色产业赋能增效。

对接扬州在全省创新布局特别是在南京科创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作用,《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一廊三核多点”的创新布局:“一廊”指依托328国道沿线打造产业创新走廊,强化与南京都市圈和沿江科创带的联动协同;“三核”指支持仪征和扬州高新区建设宁镇扬毗邻地区合作区,支持扬州高新区和扬州经开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支持江广融合区建设中央创新区,打造创新融合发展的金三角;“多点”指聚焦“4+3+6”产业园区创新升级,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培育高新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行动方案》围绕产业科创、创新主体、载体平台、要素协同、制度创新等五大工程制定了18项具体任务。其中,产业科创赋能强基工程依托重点专项,全面部署“从0到1”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未来产业培育、“从1到10”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从10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创赋能产业转型。创新主体培大育强工程在“引大树、育新苗、强根本”上同步发力,持续推进科技招商、梯队培育、能力提升,为产业科创高地夯实基础力量。载体平台能效提升工程围绕打造策源地、建设强磁场、锻造硬标杆,加快提升实验室能级水平,推动科创园区载体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培育与本地产业契合的产业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开放协同工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在促进产教科教融合、强化科创人才支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科技金融供给等方面统筹部署。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工程着力在人才激励、成果转化、容错免责等方面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优化支持产业科创的基础制度,提高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

为有效保障产业科创高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构建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进重大问题研究、重大事项决策、重点工作部署,同时强化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税收等要素保障,精准助力做好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两篇大文章。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