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石培明 王凤娟
“这边是药房、治疗室,那边是观察室……”近日,记者走进丰县宋楼镇杨楼村卫生室,大厅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医疗设备等一应俱全。村医杨艳惠介绍,卫生室去年改造后,不但环境焕然一新,而且功能区域布局更符合就医流程。
自去年起,丰县启动全县391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工程,或在原址上改建、或另辟新址进行标准化建设。“卫生室升级改造后,我们对软硬件进行提升,大力发展全科医疗,有基础病、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在这里都能得到随访服务。”杨艳惠说,以提档升级工程为契机,村卫生室不断完善内部功能、优化就医流程。“现在卫生室既亮堂又凉快,俺有时间就来这里测血糖、量血压,不一会儿就能拿到检查结果,太方便了。”七旬村民吴桂芳说。
师寨镇刘庄村卫生室在前期选址、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心声和意见,将群众合理化建议吸收纳入建设方案,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就医的便利性。
截至目前,全县拟新建村卫生室中14家已全部竣工,38家正开工建设,其余各村卫生室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丰县卫健委副主任宋保健表示,新建诊室交付后,将加强统一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提供基本优质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病有良医,更要老有颐养。
“开饭啦!”临近中午,大沙河镇宗集村幸福小院食堂内菜香扑鼻,老人们一边吃着健康营养餐,一边拉家常。“烧菜师傅很用心,荤素搭配,照顾老人的饮食习惯。”83岁的董纯金行动不便,自己做饭很费力,一天的伙食经常就是一顿白水面条,如今在小院吃饭,方便可口,幸福感满满。
“星期一:南瓜鸡、番茄炒鸡蛋;星期二:洋葱肉片、醋溜绿豆芽;星期三:冬瓜猪肉、炒西葫芦……”一周菜谱就摆放在幸福小院食堂门口的醒目位置。“我们在原料采购、饭菜制作、就餐服务等环节上严格把关,还会根据时令、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在充分保证饭菜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小院食堂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全面覆盖”原则,丰县以自然村为载体,整合闲置农家院落、废旧校舍、废旧村部等资源,累计建成标准化农村幸福小院45家,惠及2.3万老年人。除满足老人每天最基础的吃饭需求外,各家幸福小院还不断拓展养老功能。宋楼镇杨楼村为所有来小院吃饭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和膳食清单,并成立“生活监督委员会”,志愿者每天早上都会到老人家“转一圈”看看情况;王沟镇陈庄村幸福小院长期开展“餐前一刻钟、温暖老人心”活动,组织表演文化节目、播放主题宣传片、为老人读报等,让老人乐享“文化大餐”……
依托幸福小院,丰县不少行政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谁经常带老人洗澡、理发,都会在食堂外的告示栏张贴,让小院成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