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深入昆山市调研“三农”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永葆“争第一”的昂扬斗志,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参加调研。
周庄镇三株浜自然村(香村·祁庄)是典型的江南村落,四周水系环绕,百余户村民依河而居,距离周庄古镇景区车程仅8分钟。许昆林走进民宿、香村铺子、糕点坊等,实地察看村庄风貌,仔细了解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情况。他指出,要打造建筑错落有致、体现江南风貌的美丽乡村,做好河道清淤等工作,以更美环境、更优服务吸引和留住游客。巴城镇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重要产地,大闸蟹产业园总面积达3万亩,养殖尾水实现三级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许昆林认真听取产业园发展规划,了解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要求进一步挖掘潜力、稳定提升产量,以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做到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周市镇市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众多荣誉,村级资产超3.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5万元。许昆林走进党群连心室详细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并来到市民驿站,逐一察看服务窗口、百姓客厅、免费理发室、乡村医生工作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为民服务设施,与村民亲切地拉起家常。他指出,要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做强产业、优化治理、完善服务,让百姓生活越过越好。许昆林还来到其担任河长的七浦塘阳澄湖枢纽,检查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该枢纽由立交地涵、节制闸和船闸组成,可实现清污分流,将长江清水输送至阳澄湖,提高阳澄淀泖地区的防洪除涝能力。许昆林详细了解全市水系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情况,要求加快吴淞江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防汛能力,并通过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河湖水质。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昆山市汇报了“三农”工作情况,昆山旅游度假区和相关镇、部分村作了交流发言。在讲话时,许昆林对昆山“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苏州是小平同志最早印证“小康构想”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的殷切期望。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昆山要在推动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上率先突破。要深化制度性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身份上不再区分城市居民和农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市民待遇共享。
许昆林强调,要推进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实现产业科学布局。昆山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借力顶尖团队编制世界级的城市规划和高水平的镇村规划,科学统筹城乡长远发展,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在发展基础较好的乡村,要积极引进社区治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农村建筑面貌不要千篇一律,要保留乡村气息,凸显江南风貌。乡村产业不能同质化,要统筹谋划、错位发展,每个镇每个村都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做精做出品牌。
许昆林指出,要找准定位,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昆山农业土地资源有限,要在发挥保供基础功能的同时,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用好沪苏同城化便利条件,深入对接上海都市圈居民农文旅消费新需求,种植更多优质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发展符合周边需求的畜牧业。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领域科技水平。
许昆林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要全面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压实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建立帮扶机制,以产业帮扶、管理帮扶等多种方式,发挥先进村示范带动效应,助力相对薄弱村更快发展。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好乡贤、“五老”作用,用好村规民约,加快移风易俗,摒弃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陋习。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完善制度规范,确保公开透明。要充分发挥已设立的因病致贫返贫保险基金作用,持续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解决好医疗、教育、养老等突出民生短板。
昆山市主要负责同志和苏州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