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可怜庄”蝶变“幸福庄”
2024-12-10 09:26:00
来源:宿迁日报
【字号:  】【打印

“可怜庄,可怜庄,嫁人不嫁可怜庄,一日三餐喝清汤。”——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唐圩村的一句顺口溜。

宽阔的324省道从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村穿境而过,13个村民小组如棋子般分布在道路两旁。谁承想,眼前这个白墙黛瓦、古树环绕的现代化村庄,在以前被戏称为“可怜庄”。

“我家是唐圩村五组的,在省道的北边,是第一批参加环境整治的村民小组。”12月8日,69岁的唐圩村村民王范长说,他所在的唐圩村五组就是曾经的“可怜庄”,以前是出了名的穷。

据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新四军路过这里,想在此找水喂马,然而,整个村庄却找不出一个像样的盆。最后,战士只能用一只破旧的水瓢舀水喂马。给马喂水的战士感叹道:“这个村子真可怜。”渐渐地,“可怜庄”这个名字便流传开了,后来就有人给这个庄子编了一句顺口溜:“可怜庄,可怜庄,嫁人不嫁可怜庄,一日三餐喝清汤。”

因为家贫,王范长和5个哥哥都是在近30岁时才结婚。“我28岁结婚,主要是因为没有房子。那个年代,村里人大多住的是土坯房,但我家连土坯房都盖不起。”王范长回忆说,为了结婚,他甚至还借了十几元钱,买了500块砖头用作“四梁八柱”,其他墙体依旧用泥土修建。房屋内部用报纸糊墙,而大门则是用芦苇和玉米秆做成的。

时间一晃,40多年过去了,王范长的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约是从1986年开始,农闲时,村里的人陆续出门谋生。”王范长说,随着孩子们陆续出生,他除了在自家的土地上埋头苦干,闲暇时还去干一些木匠活,生活渐渐有了起色。1989年,王范长家的房子从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2016年,王范长将家中的房子重新装修,铺上了瓷砖,装上了抽水马桶;不久,村里开始了环境整治,唐圩村五组成了该村第一个受益的地方……

“过去,嫁汉不嫁‘可怜庄’。如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民不但建了新房,还有许多人在城里也买了房。到目前,我们村一个光棍汉都没有,昔日的‘可怜庄’早已是‘幸福庄’啦!”说到这里,王范长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他说,这一切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一件一件变成了现实。

心安处,是故乡。能让唐圩村村民心安的事情,莫过于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且幸福安稳。

说起村子的“奋斗史”,65岁的唐新章回忆说:“以前生活条件困难,许多人靠吃榆树钱熬过最苦的日子。”

变化大约是在1985年。为了生计,唐新章和几个村民一起前往外地做装潢生意,他们做吊顶、贴瓷砖……渐渐地闯出了一些名气。

“那个时候,我一天能赚15块钱,干完一个季度能赚1300多元!这些钱在那个时候算很多了。”唐新章说,后来,又有更多的村民入行。一时间,唐圩家家户户都做起装潢生意,还有了“装潢之乡”的称号,就连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有唐圩人参与建设的痕迹,有人还因此获得过“能工巧匠”的称号。

从装潢行业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几十年间,一代又一代唐圩人,不懈奋斗,让昔日的“可怜庄”彻底变了模样。

“现在,谁不说我们村顶呱呱,就连好多城里人都想来这儿养老呢!”说到这里,唐新章也是满心欢喜,而这一份欢喜更多的是对村委会的肯定。唐新章说,提起唐圩村的新变化,大家都讲,“如今的村委会,带着村民建新房、做产业。让大家的日子不仅有了‘盼头’,还有了‘甜头’。”

2020年,唐圩村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修建了许多新房的同时,还修造了思源亭、石拱桥、古风长廊,保留了原有水系和古树、老宅,使发展建设与文化古韵齐头并进;又新建了现代化厂房、连栋温室大棚等。唐圩三产融合产业园、江苏金仕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布在此,村民们足不出村便可找到活儿干。

除此之外,在“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智慧种植+科普研学”“电商直播+游览购物”等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赛道上,唐圩人敢闯敢拼,依托镇村强势优质产业资源,不仅将民居变成景区,更为村民持续增收、共同富裕提供了平台。

“202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投资了1000万元,开始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经过仔细调研,我将目光瞄向了家乡的梨子,带动4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江苏金仕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丹说,他将王官集镇的“花园酥梨”搬上生产线,深加工成为梨汁、梨膏等产品,利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2023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

2022年,唐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2023年,唐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2万元;

今年,唐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230万元……

短短几行数字,见证了唐圩村从富到强的变化。“‘可怜庄’现在早已变成‘幸福庄’,唐圩村也有了‘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宿迁市十佳经济强村’等称号!”唐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先兵自豪地说,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唐圩人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既富了村民“口袋”,又富了群众“脑袋”。未来,唐圩村将继续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村庄奋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李尚程 杨芹 仲文路 见习记者 徐 欢)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