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武墩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部署要求,以党建聚民心,让土地资源变成金,深化乡村治理,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筑牢田野上的红色堡垒。提升组织力,发展更有力。一是抓关键。把“红色引擎赋动能,集体经济加速跑”作为街道、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工作抓手,实施村级经济增长行动计划,周座谈压茬推进、月观摩现场拉练,切实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队伍。储备“头雁梯队”,实现每个村动态保持至少储备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名后备村干部人选。三是聚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党支部,持续放大“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省级“三带”人才示范效应,全年发展青年人才党员2名,蓄好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拓宽发展上的致富道路。“党建+”引领,走上振兴路。一是“党建+”合作经济。深化“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策应清江浦区南部新城发展需要,由村党总支领办土地合作社,各村承包地流转率达85%以上,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二是“党建+”空间治理。村集体收回盘活各类低效闲置土地1268亩,PCB专用刀具、装配式交通梁、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柴米河博士教育农园、兴农葡萄园、家旺生态农场等精品农业集聚效应凸显。预计今年全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5%,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三是“党建+”激活动力。推行集体经济和村干部待遇挂钩机制,“近两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幅达到全区最高的219%,村干部拿到相应增收奖励,发展的干劲越来越足了。”街道组织委员、王庄村党总支书记祝振说。
激发网格上的治理效能。集体增实力,治理增动力。一是细“治”入“微”解民忧。建立乡村治理“精网微格”,形成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各类乡土人才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关键小事68件,调处矛盾纠纷37件,点亮困难群体“微心愿”32个。二是发展成果惠民生。每村设立每年5万元的关爱帮扶资金,让党员和困难群众心有所依、难有所帮、老有所慰。70岁以上老人由村干部联系结对,开展送药上门、代缴水电费等服务。三是阵地建设聚民心。推进“3+N”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王庄村打造少年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在假期离校有“家”护,普墩村打造货运司机驿站为卡友“加油充电”,武墩村打造田野学堂开展能人大户讲座……群众的融入感更强、体验感更好、幸福感更足。
丁晓童 孙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