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编著、译著20余部,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研究论文、评论和译文300余篇。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阐发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实践创新相伴而生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深化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视野中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身处“双元革命”的时代大潮之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一个随着历史变化的产物,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背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下之别。然而,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与“新兴生产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带有难以克服的“对抗形式”。彻底解决这一“对抗形式”引发的社会问题,还是要依赖“新兴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抓手。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走出了一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持续激活生产力这个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呢?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总结、概括为“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先进生产力。较之于“传统生产力”和“新兴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清晰表征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引发的中国社会的实践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在生产力发展维度的理论确认。
科学技术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从马克思肯定“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些论断充分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直接关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具体来看,首先,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必须紧扣“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新”的精髓,只有坚持以高科技创新为支撑,生产力才能积蓄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力量,并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只有坚持以高效能创新为导向,才能高效发掘、充分利用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以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只有坚持以高质量创新为目标,才能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供适宜的社会土壤,使得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水到渠成。其次,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必须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只有与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有效联动,才能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内蕴的强劲推动力,为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坚实保障。最后,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必须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纵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再是单个学科、单个产业领域的单点突破,而是表现出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就能够带动多个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调适。历史地看,无论是传统生产力还是新兴生产力,都没能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之处,并且在不断强化对自然掠夺性开发的进程中最终招致了“自然的报复”。这种人与自然高度紧张关系的原因无他,就在于其所追求的生产力进步是以高强度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扭转这种人与自然高度紧张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共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拿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绿色新方案,将生产力发展与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有机融合在一起。从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维度考量,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的做法难以长久,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与经济增长两者是辩证一体的。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来说,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国家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原有的粗放型、高能耗发展模式也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符合我们当下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而要走稳走好这条新路,就需要加速生产力的绿色转化,始终锚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体系等共同发力下,以绿色生产力铺设出一条通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大道,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