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胜负之外,足球“踢”出的城市共鸣更珍贵
2025-05-23 07:5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陈立民

近段时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一把足球之火,不仅点燃了绿茵场上体育竞技的激情,更点燃了江苏人深藏心底的地域共鸣火种,成为解码城市基因、展现城市蓬勃精气神、凝聚全民向心力的全新活力引擎。

城市足球联赛的热烈回响,与其独具匠心的赛事设计不无关系。13支球队以城市命名,打破了职业俱乐部局限,让每支队伍天然携带“城市基因”。南京的古都底蕴、苏州的经济活力、南通的足球传统……当球队与城市深度绑定,足球便成为城市间对话的新语言。球员们踢得激烈,观众们看得热血,每一场比拼都被观众投射为以城市为名的荣誉之战。有的城市经济实力很强,但足球水平未必高;足球场上没有“大哥”,省会主场也可能被绝杀……一座城市有多少种打开方式?硬核经济之外,足球也不失为一种颇具魅力的表达。

这场联赛的看点,远不止球场上的胜负。球场外,社交媒体化身“段子生产机”,“散装江苏”的老梗再度“出新”,年轻群体通过二次创作将赛事转化为流行文化符号。南京队的犀利进攻被调侃为“六朝古都的帝王之气”,苏州队的细腻配合被戏称为“园林里的绣花功夫”,徐州队的硬朗球风被冠之以“大汉遗风”。最绝的是网友给球队编排的“恩怨情仇”:扬州队和镇江队被凑成“早茶CP”,南通队和连云港队则成了“海鲜兄弟连”。这些段子看似玩梗,实则内藏深意——当人们用幽默呈现地域特色时,恰恰在重构一种新的共识:我们各有绝活,拼在一起才是完整江苏。曾经的“散装”标签,在一场场赛事中炼成坚不可摧的“团魂”。正如网友所评论的,“原来江苏不是‘散装’,而是‘精装’”!

如果说足球赛事是“明线”,那么城市形象营销则是“暗线”。无锡队赛后直播带观众云游鼋头渚,连云港队将主场打造成“海鲜美食节”,扬州队把中场休息变成“非遗展”……球场成了城市“秀肌肉”的舞台。一场场赛事如同一部部流动的城市宣传片,将分散的文化符号整合成更具辨识度的江苏形象。恰逢“5·19”中国旅游日,足球联赛话题热度碾压省内其他旅游宣传,这绝非偶然。更妙的是,这场“策划案”没有导演,全民都是编剧:球迷自制代表城市文化的球衣和加油道具,媒体挖掘球队背后的产业故事,地方政府顺势推出“观赛+旅游”套餐。这也意外激活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用体育赛事串联文化、旅游、产业,让城市精气神在绿茵场上“活”起来。

赛场上争锋对决,赛场外争先进位。不久前,省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江苏13个设区市GDP数据。2024年江苏GDP突破13万亿元,迈入“城均GDP破万亿”阶段,增量更是达到全国第一;各设区市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多点开花,形成相对均衡的“梯度结构”,五座万亿城市表现亮眼,一批设区市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放眼江苏赛场,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行动力和精气神,汇聚成“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信心和底气。

城市足球联赛,终究不只关乎足球。在快速城市化带来“附近的消失”后,人们渴望重新锚定地域归属感。13座城市以激情与热血共同讲述的“足球故事”,是全民参与的关于“我们是谁”的主动书写,是感悟城市的另一种语言,也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新杠杆。当绿茵场上的激情延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凝聚为共促发展的动能与合力,这场“踢”出来的嘉年华,早已超越比分,在江苏人的精神图谱上增添别样的一笔。

作者:  编辑:陈茜